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 2031 / 2000 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 3509 天
(資料圖片)
01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坐高鐵時你的座位被一位買了無座票的懷孕女士坐了,你會怎么做?
答主@粥六講述了一段親身經歷,獲贊3.6萬。
“有次在從成都到重慶的高鐵上,被一個女士占了座。
其實從成都到重慶時間并沒有很長,只不過背著背包提著東西站在過道很不方便。我以為她坐錯了座位了,就拿著票去提醒她,但她看了我一眼后,說了句:我懷孕了。
她的語氣倒也沒什么特別的,可根本對不上我的提問…沒在我預料之內,猝不及防,于是我腦子一抽脫口而出:我也是。
一時之間,場面相當尷尬……
旁邊的男士坐立難安,手足無措,趕緊收拾自己的水杯和包包要給我讓座,我擺擺手說:不用不用,肚子還不大,而且我年輕力壯。
額,然后,坐在我位置上的女士突然就站起來了,起身,朝別的車廂走去……”
這一句話,明晃晃地暗示那位女士年齡大,答主本想找補一下,表達人家也很年輕,結果腦子沒轉過來,說出口又變成了:“你肚子也不大。”
這時候,女士離開的速度更快了。
答主表示,自己也不是故意要去懟一個孕婦,但問對方是不是看錯座位號時,對方突然冷不丁來一句“我懷孕了”,讓她一下子不知道該如何接話。
大概就是這種站在道德制高點綁架他人讓座的態度,讓答主感到很不舒服,于是本能地撒了一個謊開懟。
雖然是撒謊,但網友似乎并沒有任何不適,評論區清一色的稱贊,表示答主“干得漂亮”。
老弱病殘照顧一下理所應當,只要態度誠懇,我想沒有人會故意為難一個孕婦。
如果這位女士被提醒坐錯位置后,說的是:
“不好意思,我出門比較著急,沒買到坐票,加上又懷孕了,不知道您能否行個方便,咱們交替著坐。”
一般人,尤其是女性,都知道懷孕的艱辛,這樣說基本都會讓。
但是, 你不能以自己的某種脆弱為借口,強行剝奪他人的行為自主權,要求他人犧牲自我來保護你 。
上來就道德綁架,一句“我懷孕了”,任誰聽了都不舒服。
答主的這一頓懟,似乎印證了一個道理:只要我夠“混蛋”,就不怕你的混蛋邏輯。
但其實,這招叫做“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
02
很多人遇到別人使壞,或是言語攻擊時,會著急忙慌地開始澄清,告訴別人自己并非如此。
就像《讓子彈飛》中的老六,當胡萬污蔑自己吃了兩碗粉時,不惜劃開肚子,豁出性命證明自己只吃了一碗粉。
但其實, 這種自證無比愚蠢,除了讓自己陷入內耗,你得不到半點好處,甚至還會遭到對方變本加厲的傷害。
作家蔡壘磊講過一個故事,也是關于讓座的:
有一次,他去寧波出差,發現那里的地鐵不擁擠,又干凈,車廂乘客素質也高,給他帶來了不錯的乘坐體驗。
然而,前一秒還在回味,后一秒地鐵到站時發生的一件事就打了他的臉。
隨著上上下下的人流,一個10歲左右的孩子上了地鐵后,一個箭步上前,搶到了剛空了不到2秒的座位坐下。
隨著孩子進來的,還有一位看上去約摸70歲左右的大爺,和孩子往同一方向走,見沒座,就站在了旁邊。
本來也沒什么,但這時候,旁邊站著的中年大嬸和大金鏈大叔就開始揶揄上了。
大嬸:“現在的孩子啊,就是活絡,搶位子真快。”
說完還嫌不過癮,轉頭對孩子旁邊的大爺說:“現在的后生厲害,你搶不過的。”
附近的空氣突然變得尷尬起來,大家不約而同看向了那個孩子。
此時,孩子旁邊的年輕女子欲起身讓座,不料孩子紅著臉快一步站了起來。
不到一分鐘的時間,下一站就快到了,有乘客拉了拉孩子的衣袖,示意他坐自己的位置。
可孩子不理睬,一臉倔強地走向了蔡壘磊站的這一頭,眼里滿是迷茫和無助。
這時候,剛剛的大叔和大嬸還在碎碎念:
“這孩子脾氣倒是不小,挺會耍刁。”
“這孩子可不容易對付,長大了不得了。”
……
大叔大嬸之所以會把這種想法表達出來,一方面或許是沒搶到座位心生不滿,另一方面就是出于一種道德優越感。
在他們眼里,孩子搶先一步坐下是不道德的行為,所以他們大膽地站在道德制高點,對孩子指指點點。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孩子也是乘客的一員,享有同等的權利。
大家都是花一樣的錢,乘同一輛車,座位就在那,誰先搶到了,誰就坐。
孩子愿意讓座,那是他額外的美德,不讓座也完全沒錯。
他們不過是把對道德上的高要求當成了最低限度的標尺,試圖用個人的標準進行道德綁架罷了。
如果一定要說不道德,這種行為才是真的不道德。
而對于這種人,澄清和自證最無用。
因為他們的邏輯,本身就是個莫須有的“混蛋邏輯”。
你怎么證明,都走不出他們的圈套。
03
拾遺公眾號曾經提到過一個觀點:
當別人貶低我們污蔑我們的時候,千萬不要急著證明自己不是這樣,而是立馬肯定對方貶低我們的點,再把這個點放大十倍去惡心他。
這樣,你不但會快樂很多,還會把對方氣出內傷。
比如,你路過一個水果攤,準備買一斤李子,結果攤主陰陽怪氣地說:“買這么點兒?吃不起啊?你這日子過得太寒磣了!”
你與其跟攤主硬剛,不如反其道而行之:
“對啊,我就是窮。我還是單身母親呢,一人拉扯5個娃。我本來想買半斤的,咬咬牙才買了一斤。你應該不缺錢吧,要不把這點李子送我得了。”
攤主馬上就會閉嘴。
再比如,喜宴上,親戚假裝關心地問你:“你大學讀的是xx學校嗎?”“二本學校再好也好不到哪去,我女兒xx考的可是一本。”
你如果這樣說:
“對啊,阿姨,二本學校畢業的很難找到好工作,我對現在的工作就很不滿意,早就聽說xx發展得挺不錯,你回家跟xx說一下,讓她幫我物色一份好工作,一定不要推辭喲!”
這位親戚立馬就不會再說話了。
說了這么多,當然不是讓你去跟別人比混蛋、比無賴、比沒下限。
用你的“混蛋”去打敗別人的“混蛋邏輯”,是不太聰明的做法。
因為這種方法用得多了,很容易出原則性的大問題。
我們真正要做的,是提升自己的認知,用對方的邏輯,站在一個更高的維度去和對方斗智斗勇。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就是其中的一個策略。
愿你我都能擁有這個智慧,機智應對生活中遇到的“混蛋邏輯”。
共勉。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