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網傳一汽豐田bZ4X官降6萬,對于一輛20萬左右價位的車來說,6萬的降幅是個不小的數字,以最低配19.98萬元來算,降6萬相當于打七折了。堂堂大豐田,情懷力MAX,竟然打七折賣,都淪落成捷豹的樣子了,這到底是不是真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于是我馬上去找了家店,一探虛實。
真的優惠6萬
我來到一家專為一汽豐田電動車開設的體驗店,是的,就是上次看到bZ3的那家店(bZ3傳送門:《豐田靠比亞迪造了電動車bZ3,世道真的變了》,現在大家也許已經看到各路大V相繼吐槽bZ3的車窗鍵,實際上我比他們早兩個月就吐槽了,證據在此)。這家店是在商場里的,并不是傳統的4S店,但它又是屬于某經銷商的,并非新勢力那種直營銷售店。不過消費者其實不需要在意這個,重點還是在看車購車的體驗上,關于這一點,我們還是放到最后再說。
我在bZ4X的展車里摸了一會,店員前來接待,我直接就問了:“這車是降價6萬嗎?”店員說是的,不過這是這個月的政策,下個月就不一定是這樣了。我又有點欠扁地問:“那下個月是會優惠更多嗎?”
店員急忙否定:“下個月應該就不會優惠這么多了,可能是5萬也可能更少。而且現在這個6萬優惠是只有深圳才有的,別的地方都是5萬。”
噢?別的地方只優惠5萬這是我沒有聽說的,畢竟我們在網上刷到的應該是全國性的政策,如果有知道其他城市bZ4X行情的小伙伴可以在評論區解答一下。至于下個月會是什么情況,我們更是不得而知,“今天正好是“下個月”的第一天,大家有興趣的話我也可以再去打探打探行情,看看“下個月”的情況到底如何。”
畢竟送佛送到西,吃瓜吃到底。我猜在座各位應該都沒有很想買這車的對吧?要是你真想買,那就更得看下去了,因為接下來要說說車怎么樣。
豐田電車,就這?
其實bZ4X頭頂上是有光環的,這是豐田bZ系列原生電動車系列的第一款車型,它來自e-TNGA平臺,雖然看起來像是TNGA的油改電平臺,但至少它把TNGA油車后排那可愛的中央隆起給抹平了。
不過呢,這還是個以前驅為基礎的平臺,今時今日,連比亞迪都曉得搞個后驅基礎的電動車,豐田就是不開竅,你看看人家大眾MEB。不過沃爾沃也告訴了我們,電車從前驅改成后驅,只需要一次中期改款就能完成,只是我認為豐田不會這么做。
▲純電的沃爾沃XC40/C40 Recharge在最近的中期改款時,就把單電機版本從之前的前驅改成了后驅
既然說到了驅動形式,我們不妨順著看看bZ4X的動力版本,這是這款電動車有點顛覆我認知的地方。它跟大多數電動車一樣,提供單電機和雙電機兩種選項,單電機版本有150kW的功率,如果是其他電動車,大概都是在這具電機的基礎上,再加一具電機在另一軸上。
bZ4X雙電機版的另一具電機確實在另一軸上,但并沒有以“原有”的150kW電機為基礎,而是變成各80kW的電機,好家伙,雙電機最終只比單電機多了10kW,“功率分流”啊。原來豐田提供這個雙電機的版本真就只是給你個四驅,極度的油車思維,我甚至尋思這多出來的10kW是不是用于抵消多一臺電機帶來的重量。
這時候豐田就要說了:我能把雙電機稱為高性能版,那必然是有不一樣的性能,你看,雙電機0-50km/h加速就只需要3.4秒,單電機得3.8秒呢。呃……你說得對,你說的都對。
我試駕的是雙電機PRO版(指導價26.88萬元),講真,這動力參數雖然不亮眼,但用起來還是夠的,尤其是對于一輛豐田來說,bZ4X已經挺輕快的了,即便是單電機版,我覺得也可以完全滿足豐田車主的動力需求了。
▲稍顯尷尬的是儀表板位置較高,需要越過方向盤來看,這樣又需要把方向盤位置調得比較低才合適,還好我習慣比較直立的坐姿,如果你喜歡躺一點的駕駛坐姿,那就更難適應這個儀表板了
除此之外,bZ4X也非常好上手,開起來很有親和力,如果說燒油的豐田可以把基本功的60分拿滿,那么bZ4X也可以,它連很多電動車難以解決的剎車腳感問題都處理得很完善了,在駕駛操作方面幾乎沒有突兀的地方。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動能回收的愛好者,bZ4X通過一個按鍵打開動能回收之后,也是非常容易控制的,雖然只有一個擋位但力度恰到好處。
bZ4X最大的不足在于底盤濾振,它完全沒有高級感。除了頂配PREMIUM版之外,其他版本的bZ4X搭載的都是235/60 R18的大肥胎,豐田在輪子的規格上依然保(lin)守(se),但大肥胎至少具備更好的濾振能力,不中看但中用。然而bZ4X的底盤卻還是那么碎,而且過溝過坎很生硬,還不如一些更便宜的豐田油車。
我又懷疑是不是這輛電動車為了減少滾動阻力把胎壓打得太高,一看竟然也只是2.6,算是正常的胎壓,所以這車的行駛質感是真的不太行。另一個不太行的地方就是行駛噪音了,主要是胎噪,我感覺跟我的Giulia差不多了,這絕不是贊美。
這樣一輛電動豐田到底能不能買?
初步接觸過這輛豐田“驗證碼”之后,最直接的感受是這是一輛很初級的電動車,你想在電動車這個品類上找到的新鮮感,bZ4X幾乎完全不會給你,它還順帶繼承了中低端豐田的一些特點,這特點涵蓋了好開易用的優點,以及絲毫沒有質感的缺點。
但那句話說得好,沒有賣不出去的車,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60多萬的EQS我覺得挺香,那么降6萬的bZ4X呢?我覺得它沒有60多萬的EQS香。
▲EQS:找我有事?
最重要的一點,降了6萬之后,bZ4X的起步價看起來是低至13.98萬元,不到14萬能買這么一輛空間不小的豐田電動車,它身上也沒有胞弟bZ3的那些“臭毛病”,這不比混動卡羅拉香?抱歉,這款13.98萬的bZ4X,它只有400km的CLTC續航,換句話說,這在2023年是個沒法看的數字,如此短的續航能力也違背了bZ系列“beyond ZERO別樣自由”的中心思想。
除非你買它真就為了上下班通勤,并且你有足夠便捷的充電條件,那你還需留意豐田的摳搜,這最低配只有黑色,且輪圈樣式也跟其他配置不同,一副備胎的模樣,盡管它是個“全尺寸備胎”。
▲圖片來自@司機的自我修養
對大多數人來說,真正能買的至少是降6萬后賣16.98萬的長續航JOY版,但是這個版本的配置是真低,沒有天幕,沒有無鑰匙進入,沒有倒車雷達(但有倒車影像,豐田慣用操作),還有好些沒有的東西,有的是一套含主動剎車功能的L2輔助駕駛系統,以及Carplay,但你得接受兩邊大黑框的窄屏。
再往上就是降6萬后賣18.98的長續航PRO版,配置全面一些但是沒有Carplay,買下來基本上就20萬了,以如此接近20萬的價錢買這輛本質還是初級電動車的產品,總覺得沒薅到羊毛,即便它確實降了6萬。至于更貴的雙電機“高性能”版,我相信沒有人會為了高性能買它。
有一說一,20萬以內的電動車市場確實不如30萬以上那么精彩,想象空間比較小,好的選擇并不多,但bZ4X也不是矮子里能拔出來的那個將軍,除非你真就認準了TOYOTA,又要買個電動車,那我就覺得即便它不降價你也注定得買它。
產品不行是態度問題?
在汽車產品形態向新能源轉變的過程中,一批新勢力應運而生,于是大家常討論“但凡傳統品牌在新能源賽道發起力來是不是就沒新勢力什么事”之類的話題。我們之前有聊過,隨著時間推移,這個問題也得具體案例具體分析,不同的傳統廠商對待新能源表現出來的態度是不一樣的,于是他們在新能源領域的收獲也不一樣。
豐田就是在新能源,或者說純電動車板塊態度最“不端正”的傳統廠商之一,作為世界上規模數一數二的廠商,他們對純電動車幾乎可以說是完全不重視,否則我們現在所看到的bZ4X也不會是如此初級的電動車形態。
這車不僅產品力平平,早期還暴露出因為在低溫環境下電池管理系統紊亂而導致無法充電的問題,在國內外都是推遲交付了的,據說現在也還沒解決,所以北方的朋友你們最好就別看這車了。
▲雖然我這次探的是一汽豐田的店,試的是一汽豐田的bZ4X,但我沒有特意強調這是一汽豐田的問題,因為產品的體驗以及存在的問題并不是一汽豐田的鍋,而是豐田總部的鍋。換言之廣汽豐田的bZ4X情況很可能也是類似的,但后面會說到的銷售渠道存在的問題可能會不同
我們知道大眾MEB平臺在早期也遇到了很多問題,讓這個同樣是世界大廠的企業意識到了與特斯拉之間的差距,但大眾在發現問題后,應對的態度是積極的,因為他們深知自己不能眼睜睜看著新勢力吞噬電動車市場。盡管目前大眾的電動車也還是不那么有吸引力,但面對問題的態度、產品的形態,都是豐田應該參考的。
▲甚至還有一些別的完全不應該是一個這么有造車經驗的廠商能出的問題,但國內版本的車輛似乎沒有這個問題,所以我就不翻譯這是個什么問題了,看得懂的朋友們看看就好
豐田甚至還在為自己找補:生產一輛純電動車要用掉的電池夠他們生產幾十輛混動車了。說得沒錯,我們也承認豐田的混動車挺好,現在高效混動系統領域的茂盛離不開豐田早期的耕耘,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可以放棄電動車。
豐田對待純電動車在態度上的不端正是從上到下滲透了的,這里來把開頭留下的伏筆展開。我去到的這家店是一汽豐田電動車的專屬門店,里面擺著兩輛展車,一輛是之前講過的bZ3,另一輛則是這次因官降6萬而火的bZ4X。
我走進店后,自己在這輛bZ4X展車上摸索了好一會兒,店員才前來接待,在那之前,他們二人坐在某處沉浸在手游里揮灑著激情,我還能聽出他們激昂的語言中那飽滿的情緒。甚至在他走過來為我介紹優惠信息時,手機似乎仍在上一局游戲的結算頁面,他非常匆忙地點點點,也想快一點把它點完退出,看得出來是迫不及待地想為我介紹這輛車。
我隨即問了一下各個版本的續航是多少,他說道長續航版是516km,高性能版是560km,我當時就發現了不對,但他好像始終沒有察覺自己說錯了什么。
然后我問能不能試駕,他說有試駕車,但是出去了,卻又不是因為有其他顧客在試駕,而是同事開去其他分店辦事了,要等半小時才能回來。我是不是只能理解為,反正這車也沒什么人會來試駕?
我不禁想起,上次理想L7上市后,第二天就有試駕車在全國門店等著大家去試駕,人家的試駕車是真的忙著讓大家試駕。如果傳統品牌效仿新勢力把店開在商場里,卻給不了頭部新勢力那樣好的看車試車體驗,那是不是就沒必要效仿人家了呢?
但我還是等了半小時去試駕bZ4X,因為我還是很想了解這車產品本身到底如何。試駕后第二天,那位店員回訪,問我感覺如何,我就簡單地以普通消費者的方式回答了他。然后我就震驚了。
我覺得我已經沒什么好說的了,就,祝大賣吧。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