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07:48
文/挪威
今天凌晨2點多的時候,山東平原縣發生了5.5級的地震,震感非常強烈,很多在北京的朋友們紛紛表示都感受到了,有山東的網友說自己在震前拍到了大片的魚鱗云,而魚鱗云通常被視作地震發生的前兆,也就是所謂的「地震云」。
【資料圖】
那么,真的有所謂的地震云可以提前預測地震嗎?應急管理部門專門在微博上解釋了,云層是在大氣圈中的完成,而地震是在巖石圈中完成,二者沒有什么聯系,因此,所謂地震云是不存在的,沒有證據證明,魚鱗云和地震有什么關系。
應急管理部門解釋得比較簡單,但這個話題值得深入聊聊。對于地震云能夠預測地震這個說法,是怎么流傳開來的呢?
有一種說法是,地震發生的時候,會聚攏熱量,地底下的熱量都會匯聚到地震中心,而在地震即將要發生的時候,巖石圈會有一定運動,熱量從地下釋放出來,進入大氣層,于是對氣流產生影響。大家知道,氣溫升高會導致空氣凝結成云。按照這個理論,當這種大片大片的規律性云出現的時候,往往預示地底下發生了什么事兒。
另外一種說法,則是說地震前,巖石因為碰撞改變了局部的地磁場,整個理論相當復雜,但最終指向的結果就是,局部電磁場改變導致大氣圈作用,形成云朵,而且是那種有序排列的云朵。
地震云提前預測地震這個說法,在上個世紀非常火熱,尤其是在像日本這樣頻繁發生地震的國家,但日本人最終也否認了所謂地震云預測地震的說法。比如日本東京大學的教授荻原尊禮就說了,只要做個統計就可以知道,云和地震的關系純屬偶然。
為什么地震云這么不靠譜呢?原因很簡單,命中率太低了。全國各地每年幾乎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有序排列的云,但真正發生地震的城市沒幾個;
而至于為什么大家會這么相信地震云的存在,原因就更簡單了,地震是災難,令人震撼,「地震云」通常有序排列,規模很大,視覺力震撼,當人們恐懼與大自然的威力時,自然很容易從能展現大自然威力的另外一種現象中找原因。
比如2016年2月27號,江西婺源出現了非常震撼的云景,像波紋一樣在天空層層蕩開,一時引發恐慌,但其實當地并沒有發生地震。
只有一種情況下,地震云的預測是有效的,就是全球任何一個地方發生地震,你都把全球任何其它地方出現的有序排列云朵作為地震云去預測,比如山東平原發生了地震,你拿印度某個鄉下的云朵作為地震云來預測,那肯定有效。
只是在這種情況下,地震云可以預測一切,比如預測人的出生和死亡全球每天必然有人出生和死亡,也必然有這類有序云朵出現,基于這個邏輯,地震云也可以預測生死,非常靈驗。
不過有一說一,有些云朵確實是非常震撼的,尤其是當地出現了一些大的災難時,恰好碰到這種云朵,你很難不把它們聯系起來。
年初的時候,土耳其發生了7.8級的大地震,隨后又發生了6.7級的余震,9個小時后再度發生7.8級地震,2個小時后又發生5.9級余震。2月6號那一天,土耳其光5.0級以上的強震就發生了16次,破壞強度可想而知。
而土耳其的人們在天空中排到了這樣的云朵,大家可以看看,怵不怵。
尤其是最后一張,長成這樣,再結合連續16次的強震,你要非說他倆是沒關系的,我得非常非常非常冷靜才能相信你的話。
地震云確實沒辦法預測地震,事實上目前全球科研機構沒人誰有把握說自己能預測地震。目前沒有明確的、大家公認的、符合邏輯的、命中率相當之高的震兆——也就是地震前的預兆,對于震因,目前人類也是知之甚少,更談不上提前預測了。
人類能做的是什么呢?也就是通過地震檢測儀檢測到地震,然后快速送到地震預警中心進行分析和發布,最后通過通信手段傳播。但這種方式并不算預警,只是利用了現代通信手段先進的優勢,讓地震信息在地震波之前到你手機上,方便你可以提前做好防御準備,但這個時間也就只夠提前做防護準備,雖然已經很了不起了,但具體提前一兩天通知你跑路還是有很大差距。
正是因為地震的不確定性,平時的防護訓練就顯得非常重要,自我保護的知識儲備也非常重要。
最后提醒一下大家,可以在手機上打開地震預警功能,以便及時接收到地震預警信息,安卓手機的話,直接在設置中搜索地震就可以打開功能,蘋果手機要下載一個叫「地震預警」的APP。朋友們,保護好自己。
這里是 -- 新90后的另一番天地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