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馬嘉璐南沙報道
如何促進涉海資源要素在廣州集聚,推動海洋科技創新實現質的突破?5月23日,大灣區科學論壇海洋科學分論壇舉辦“廣州海洋強市創新發展專場”,邀請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廣州市海洋局)副局長姜莉、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南沙區分局局長王巍、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教授楊華勇、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鄧興棟、廣東省粵科母基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湋、廣州中海達衛星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廖定海參與圓桌討論,就廣州如何做好“海的文章”建言獻策。
【資料圖】
2022年8月,《廣州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印發實施。根據《規劃》,到2035年,廣州將建成海洋經濟發達、海洋科技創新活躍、海洋城市文化特色彰顯、海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南沙則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核心區。姜莉透露,除出臺規劃之外,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廣州市海洋局)正在著手建立溝通協調機制,聚焦小切口,一方面挖掘市場主體的需求;另一方面引導關鍵項目落地。她表示,希望更多資金可以加入到廣州的海洋強市事業中來,同時也推動有關企業能夠享受南沙的優惠政策。
作為廣州走向南洋的樞紐和門戶,廣州做好“海的文章”關鍵在南沙。王巍介紹道,南沙的海洋資源和海洋特色十分明顯。近年來,南沙貫徹“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高標準謀劃搭建南沙科學城、中科院明珠科學園等平臺,推動科技力量在南沙集聚。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項目落地南沙,一些大科學裝置也在南沙“安家”。這些圍繞著海洋生態、海洋感知、海洋資源開發等學科建立的基礎性裝備和實驗基地,將支撐起南沙海洋科研、海洋產業的建設。
王巍表示,南沙作為自貿區和開發區,有著政策紅利。目前南沙的優惠政策對海洋新興產業各門類基本實現全覆蓋,為南沙海洋科研和海洋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條件環境。下一步希望推動研發機構和企業、產業相結合,將更多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楊華勇來到南沙工作不足三年,是“新南沙人”,也是南沙優惠政策的受益者。他表示,省、市、區各級政府都對他的科研團隊大力支持,給了他們可以心無旁騖做研究的良好環境。
楊華勇曾在高校、公司長期任職,對產學研融合感受很深。他表示,自己在實驗室也進行了一些產學研融合的嘗試:在布局研究項目時,就邀請頭部企業的科研人員參與。一方面可以促進實驗室研究團隊對企業能力有深入了解,判斷企業是否有能力承接技術產品;另一方面,可以讓企業更加了解研究項目,提前在市場進行布局。
楊華勇介紹,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也在嘗試“1+1+N”的方案。第一個“1”,就是由實驗室成立廣州海洋實驗室控股有限公司,代表實驗室做科技成果轉化;第2個“1”是實驗室在南沙區的支持下與廣東省粵科母基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海洋創新基金,用以支持科研人員將成果產業化。“N”就是成功轉化的項目。他透露,目前“1+1+N”已支持3個科研成果成功轉化,第4個項目正在進行當中。
“破解科技成果轉化的難點、堵點,有四個因素值得高度注意:第一是市場;第二是技術;第三是人才;第四是資金。”楊華勇說,市場是“方向盤”,技術和人才是兩個“輪子”,資金是“底盤”。四個關鍵部件缺一不可,這樣才能走好“最后一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分論壇上還成立了廣州海洋產業創新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據了解,聯盟在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指導下,由30家涉海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共同發起成立。將致力于推動海洋產業創新發展,開展海洋產業交流合作,服務海洋業務管理工作。
楊華勇表示,自己對聯盟有兩個期待:一是營造長期主義的氛圍,二是發揮“鏈長”企業的龍頭牽引作用。
鄧興棟說,作為聯盟的牽頭單位,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將進一步完善聯盟的組織架構,依托廣州市資源規劃和海洋科技協同創新中心的力量,爭取今年下半年組織活動,幫助營造廣州海洋產業生態,培育發展動力源。
曾湋指出,廣州發展海洋產業的基礎相對較好,但也面臨著一些挑戰。首先,在政策方面還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其次,在財政和金融相結合方面,需要進一步創新;此外,對于涉海企業的風險識別預警和風險控制,還沒有形成數字化的管理體系。她建議,可以加快設立海洋產業相關方面的政府引導基金,搭建投融資對接平臺,運用多元化的、完善的金融服務手段支持海洋產業良性發展。
“我們的科研投入占比已經連續多年達到15%。”廖定海介紹,經過多年深耕,中海達實現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國產化,海洋聲學產品也已經接近、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他建議,要推動廣州海洋產業發展,聯盟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聯合廣州豐富的高校資源,培養稀缺人才;二是推動企業共建一個有良好海洋環境的實驗場所。
21世紀經濟報道資深記者、現代海洋城市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洪曉文表示,通過廣州海洋產業創新聯盟的正式運作以及廣州海洋強市各項工作的推進,促進涉海創新資源要素在廣州集聚、推動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實現質的突破,“廣州這座古絲路上的千年商都必將迎來海洋科技與產業的大繁榮、大發展。”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