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山路街道紡大小區垃圾廂房完成升級改造并投入使用,不僅實現了空間擴容、布局優化,還增添了自動感應投放、自動噴淋除臭、紫外線殺菌等智慧化功能,進一步提升了居民的生活環境和品質。據悉,該垃圾廂房是長寧區首個示范性生活垃圾廂房。
6月25日,紡大小區全新升級的垃圾廂房正式投用,當天上午9點左右,正值垃圾投放時段,不少居民拎著大包小包的垃圾前來,在志愿者的引導下,大家首次體驗了這處垃圾廂房帶來的便捷。
“只要靠近垃圾箱,對應投放口的門就會自動打開,真的很智慧。”對于全新升級的垃圾廂房,楊先生顯得有些驚喜,他表示投放口的感應門有人扔垃圾就會自動打開,扔完離開后它就馬上關閉,以后扔垃圾不會再因動手掀蓋而臟手,也不會因垃圾桶露天放置而產生濃烈的臭味,周邊環境越來越清爽,住得也更舒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記者了解到,紡大小區建成于20世紀80年代,是一個典型的老舊小區,此前位于小區東北角的垃圾廂房已老舊破損,并且由于內部空間狹小,無法設置存桶區,平日投放期間干垃圾桶都是露天放置的,每到夏季都會滋生蚊蟲、臭氣熏天,使得周邊居民十分困擾。
今年以來,紡大居民區黨總支以“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精品示范居住區”創建工作為契機,在街道社區管理辦、綜合行政執法隊、城運中心等部門的指導下,多次與物業、業委會、居民代表召開專題推進會,開展現場調查研究與意見征詢,針對小區實際情況及居民需求,按照上海市垃圾分類2.0版精品示范居住區標準,對垃圾廂房進行升級改造。
“希望通過這次升級能夠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也能更好地滿足居民投放需求,提升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紡大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張婕妤告訴記者,全新升級的垃圾廂房主要在原基礎上進行了空間“擴容”、布局優化和科技賦能。
據天山路街道社區管理辦工作人員介紹,紡大小區現在的垃圾廂房面積從22平方米擴大至35平方米,其中包含投放區、存桶區、清洗區和工具存放區,布局合理有序,從根源解決了以往垃圾桶外露擺放的問題。此外,記者注意到,該垃圾廂房設置了兩個干垃圾投放口,洗手池下方則增加了廢舊燈泡、廢藥品、含汞廢電池等有害垃圾投放箱,切實滿足了居民的實際需求,也讓垃圾投放變得更精準。
除此之外,垃圾廂房還安裝了自動感應設備,可實現無接觸式垃圾投放,即居民只需走到垃圾投放口前,門就會自動打開,放入垃圾后再緩緩關閉,如此既方便居民使用,也阻隔了垃圾囤積產生的臭味。而針對垃圾廂房內部可能滋生蚊蟲和產生臭味的情況,則采用壁掛式智能空氣消毒噴霧系統及高效滅蚊燈,它們可以快速有效地分解垃圾中的臭味,同時吸附粉塵,凈化空氣釋放自然的植物清香并大量減少蚊蠅滋生。
值得一提的是,垃圾廂房一側還配套安裝了AI智能監控攝像頭,一旦識別到居民亂丟垃圾的行為,后臺工作人員可直接進行語音提醒。目前,該攝像頭已連入“一網統管”,還可對“小包垃圾”落地、垃圾桶滿溢、不分類投放等行為進行智能識別,落實“發現、派單、整改、銷項”閉環智能管理體系。
隨著全區首個示范性生活垃圾廂房在紡大小區亮相,守護得來不易的美好生活環境和提升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成為了社區的一項重要自治議題。
據悉,紡大居民區黨總支充分發揮“社情民意氣象站”黨建品牌引領優勢,構建起“居委會、物業、業委會、志愿者”四位一體的的垃圾分類工作新格局,同時組建了一支“民沁護衛隊”垃圾分類志愿者隊伍,在小區內全面開展帶頭宣傳、帶頭減量、帶頭分類等任務。“現在小區越來越好,我們也很開心,希望通過自己的微薄力量把這份美好守住。”志愿者胡阿姨如是說。
接下來,紡大小區還將在區綠化市容局和天山路街道的指導下,添置可回收物五分類智能柜,開展“廢舊材料再生”環保藝術展,通過人性化的服務、科普宣傳、社區自治等方式,積極創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精品示范居住區,真正將垃圾分類“工作新時尚”推動成為“低碳生活新時尚”。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