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檢查預約周期長、排隊久是一些三甲醫院的通病。近期,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優化就醫流程、增設檢查力量雙措并舉,讓超聲檢查平均預約時長從原來的近5天壓縮到1天,實現“當天開立、當天檢查”,極大減少了超聲檢查等待時長,減輕了外地患者看病往返奔波之苦。
為何超聲科服務時間要遠高于其他項目?
(相關資料圖)
作為江蘇省內最大的綜合性三甲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承擔著全省及周邊地區的醫療救治工作,2022年醫院全年門急診患者量近623萬人次,出院約21萬人次。門急診量屢創新高,超聲檢診患者的數量也在與日俱增,相對于其他大醫院,等待時間長的問題更為突出。
據統計,江蘇省人民醫院3月份超聲檢查預約時間平均需等待112.08小時,超長待檢時間,不可避免增加了患者看病的綜合時間成本,極大拉低了就醫體驗感和滿意度。特別對于一些外地患者,由于預約檢查時間相對延后需要多次往返,增加了就醫時間成本,也加重了交通、住宿費用等隱性看病負擔,還有可能影響患者后續診治。
不同于CT、磁共振等項目的檢查與診斷分開,超聲科醫生既要一對一檢查,還要診斷、撰寫檢查報告,對單個患者投入的服務時間要遠高于其他項目。每次患者情況千差萬別,檢查診斷時間難以預估,多數檢查無法在當天安排,需要提前預約。種種因素疊加,導致超聲檢查預約久、排隊長,成為一些大醫院長期面臨的難題。
過去一些大醫院主要是讓醫生不斷加班,來作為緩解超聲檢查等待過長的臨時應對之舉,但超聲科醫生檢查工作量本已飽和,一味壓擔子,不僅難以保持檢診高質量,也不利于醫務人員身心健康。破解這道難題,需要新的思路。
“軟硬兼施”,不斷壓縮檢查等待時長
人力不足、標識不清、設備不夠、空間不足……醫院黨委班子多次帶領醫院職能部門、臨床科室聯合開展實地調研,深入一線科室、走訪醫生患者,摸清超聲檢查等待時間長問題的癥結所在。
結合調研梳理的問題,自今年4月份來,江蘇省人民醫院短期內推出了系列“軟硬件”優化改造的舉措。為提高檢查效率,增加打字人員,按需配備語音識別設備輔助超聲醫師書寫報告,讓醫生解放雙手。午間增加預約登記工作人員合理導診,讓患者在每個時間段都能及時預約。
優化就診流程和環境。醫院在超聲檢查微信導診通知中增加了自助預約、排隊提示等內容,在候診大廳增加4臺顯示屏展示候診信息和專家信息,讓患者等候期間能夠更好了解檢查進度。此外,超聲檢查科在候診區配置窄條凳,細化更新墻面導引標識,解決通道混亂、候診無座的問題,改善候診區域診療環境,緩解排隊過程中焦慮情緒。
上述系列舉措實施后,醫院超聲檢查平均預約時長已由原來的112.08小時縮短至45.17小時,縮短了59.69%,接診效率明顯提高。但是,要實現讓患者能夠在24小時之內完成預約到檢查全過程,僅靠目前的措施還難以實現,需要突破物理空間的“先天不足”。
醫院各類辦公和臨床用房本已非常緊張,如何從現有的空間里開辟出新的空間?可謂是“螺螄殼里做道場”。院領導班子帶領相關職能部門通過集中討論研究、現場辦公、綜合評估,最終決定將醫院門診二樓大平臺南側的辦公用房改造為“超聲檢查二區”診間。
項目自4月28日開工,期間經過多部門和超聲診斷科通力合作,克服種種困難,前后只花了一個多月時間就完成了改造,增加6個檢查室,主要用于滿足患者日常需求量高的乳腺、甲狀腺、肌骨、肝膽胰脾等超聲??茩z查。
由于新開設的檢查二區與原來門診超聲檢查室相隔較遠,為避免患者因服務流程不暢而來回奔波,醫院在二區的患者候診區內配備充足的檢查報道機、報告打印機、自助繳費機,全面實現患者掛號、繳費、檢查、出具報告的“一站式服務”。
精準施策,把實事辦到患者心坎上
經過兩個階段的優化改造后,尤其是在超聲檢查二區試運行后,醫院門診超聲檢查平均預約時間已從最初的112.08小時逐步縮短至19.84小時,預約到完成檢查24小時內即可完成,基本實現當天開立當天檢查,接診效率明顯提高,為就診病人后續診療爭取了充足的時間。
同時,醫院還給予外省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人性化服務,彈性安排至就診當天完成檢查,患者滿意度顯著提升。下一階段,醫院計劃采購更為先進的超聲設備,提升超聲檢查的硬件實力,同時動態追蹤檢查開單量、等候時間等各項數據,靈活調整服務流程,讓患者檢查診治不再難。
一系列舉措推出后,積壓病人減少,排隊現象緩解,這也極大地改善了醫務人員的工作環境。此外,醫院通過增加輔助人員、升級設備、建立更合理的激勵機制等方式,幫助員工在保證檢查質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下緩解工作壓力、提高工作積極性。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