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沒有找到三個樂字在一起的漢字,漢字中有一下三個字疊在一起的漢字樂常用字?現通表?繁體:?樂 異體字:?樂?楽???拼音:lè ?yuè ?yào ?lào注音ㄌㄜˋ?ㄩㄝˋ?一ㄠˋ?ㄌㄠˋ部首丿部部外筆畫4畫總筆畫5畫五筆86QII?五筆98TNII倉頡HVD鄭碼RHKO四角72904結構單一電碼2867區(qū)位3254統(tǒng)一碼4E50筆順ノフ丨ノ丶基本解釋基本字義樂(樂)lè(ㄌㄜˋ)歡喜,快活;快樂。
(資料圖)
2、樂境。
3、樂融融。
4、樂不可支。
5、其樂無窮。
6、樂觀(精神愉快,對事物的發(fā)展充滿信心)。
7、樂天(安于自己的處境而沒有任何憂慮)。
8、2、使人快樂的事情:取樂。
9、逗樂。
10、3、對某事甘心情愿:樂此不疲。
11、樂善好(hào?)施。
12、4、笑:這事太可樂了。
13、其他字義樂(樂)yuè(ㄩㄝˋ)聲音,和諧成調的:音樂。
14、聲樂。
15、樂池。
16、樂音(有一定頻率,和諧悅耳的聲音)。
17、樂歌(①音樂與歌曲;②有音樂伴奏的歌曲)。
18、樂正(周代樂官之長)。
19、樂府(原是中國漢代朝廷的音樂官署,主要任務是采集民間詩歌和樂曲;后世把這類民歌或文人模擬的作品亦稱作“樂府”)。
20、2、姓。
21、其他字義樂(樂)yào(一ㄠˋ)喜好、欣賞。
22、用于文言文: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23、其他字義樂(樂)lào(ㄌㄠˋ)地名用字:河北省樂亭、山東省樂陵。
24、拼 音 【lè】 ?【yuè】?部 首?丿筆 畫?5五 行?火繁 體?樂五 筆?QII基本釋義?一:樂 [ lè ]1.歡喜,快活;快~。
25、~境。
26、~融融。
27、~不可支。
28、其~無窮。
29、~觀(精神愉快,對事物的發(fā)展充滿信心)。
30、~天(安于自己的處境而沒有任何憂慮)。
31、2.使人快樂的事情:取~。
32、逗~。
33、3.對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
34、~善好(hào)施。
35、4.笑:這事太可~了。
36、二:樂 [ yuè ]1.聲音,和諧成調的:音~。
37、聲~。
38、~池。
39、~音(有一定頻率,和諧悅耳的聲音)。
40、~歌(a.音樂與歌曲;b.有音樂伴奏的歌曲)。
41、~正(周代樂官之長)。
42、~府(原是中國漢代朝廷的音樂官署,主要任務是采集民間詩歌和樂曲;后世把這類民歌或文人模擬的作品亦稱作“樂府”)。
43、2.姓。
44、動詞名詞基本釋義?1.?樂 [lè]2.?樂 [yuè]樂 [lè]〈動〉〈名〉舊指“聲色”。
45、即歌舞和女色樂趣喜悅;愉快安樂樂 [yuè]〈名〉〈動〉唱,用口發(fā)音樂音奏樂(象形。
46、小篆字形。
47、象鼓鼙木架形。
48、本義:音樂)同本義基本詞義◎?樂樂?lè〈動〉(1) 喜悅;愉快 [happy;cheerful;joyful]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49、——《論語·學而》并怡然自樂。
50、——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51、——歐陽修《醉翁亭記》君游海而樂之,奈臣有圖國者何?——《韓非子·十過》似與游者相樂。
52、——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熙熙而樂。
53、——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2) 又如:快樂(感到幸福或滿意);樂嬉嬉(喜悅貌);樂悅(歡喜);樂笑(歡笑);樂胥(喜樂);樂哈哈(形容喜笑的樣子);樂好(愛好);樂志(愉悅心志)樂心(心里快樂);樂利(快樂與利益);樂易(和樂平易);樂郊(樂土);樂處(快樂的所在)(3) 安樂 [easy]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54、——《詩·魏風·碩鼠》(4) 又如:樂欣(安樂歡欣);樂佚(悠閑安樂);樂安(安樂);樂郊(樂土。
55、安樂幸福的地方);樂居(安樂的住所);樂國(安樂的地方)(5) 樂于;安于 [be glad to; take delightin; be happy to]英雄樂業(yè)。
56、——《資治通鑒》人未有不樂為治平之民者也。
57、——洪亮吉《治平篇》亦樂生焉。
58、——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6) 又先生樂游。
59、(7) 又如:樂助(樂意助成);樂用(樂于用命);樂士(喜愛賢士);樂育(樂于教育、培養(yǎng)人才);樂業(yè)(樂于本業(yè));樂愿(樂意,情愿);樂成(樂于成全)(8) 感到快樂,享受 [enjoy]不知太守樂其樂也。
60、(第一個“樂”。
61、)——歐陽修《醉翁亭記》(9) 笑 [laugh]。
62、如:樂得合不上嘴;樂眼(猶笑眼);樂哈哈(形容喜笑的樣子)常用詞組樂不可極、樂不可言、樂不可支、樂道、樂得、樂觀、樂和、樂呵呵、樂極則悲、樂樂陶陶、樂趣、樂融融、樂善好施、樂事、樂歲、樂陶陶、樂天、樂天派、樂天知命、樂土、樂業(yè)、樂以忘憂、樂意、樂于、樂園、樂滋滋、樂子有兩個讀音,分別是“?lè ”“yuè??”lè ]1.歡喜,快活;快~。
63、~境。
64、~融融。
65、~不可支。
66、其~無窮。
67、~觀(精神愉快,對事物的發(fā)展充滿信心)。
68、~天(安于自己的處境而沒有任何憂慮)。
69、2.使人快樂的事情:取~。
70、逗~。
71、3.對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
72、~善好(hào)施。
73、[ yuè ]1.聲音,和諧成調的:音~。
74、聲~。
75、~池。
76、~音(有一定頻率,和諧悅耳的聲音)。
77、~歌(a.音樂與歌曲;b. 有音樂伴奏的歌曲)。
78、~正(周代樂官之長)。
79、~府(原是中國漢代朝廷的音樂官署,主要任務是采集民間詩歌和樂曲;后世把這類民歌或文人模擬的作品亦稱作“樂府”)。
80、2.姓。
81、康樂[kāng lè] 1.安樂。
82、伯樂[bó lè] 相傳春秋時秦國人,名孫陽以善相馬著稱。
83、現在引申為善于發(fā)現、推薦、培養(yǎng)和使用人才的人,伯樂不但指個人,還可以用于集體逸樂yì lè] 安逸享樂喜樂[xǐ yuè] 〈名〉辦喜事時用的樂曲。
84、[xǐ lè] 〈形〉歡喜;快樂。
85、樂天[lè tiān] 樂于順應天命,引申為樂于自己的處境而無憂慮享樂[xiǎng lè] 享受快樂樂和[lè he] 〈方〉快樂和諧(多指生活幸福)行樂[xíng lè] 一般以為是尋歡作樂、享樂的同義詞,只是感情色彩略有不同老年人常多憂慮。
86、少年人常好行樂(把行樂講成持樂觀態(tài)度比較更接近作者原意)。
87、--清.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世間行樂亦如此。
88、--唐.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游樂[yóu lè] 游戲娛樂樂子[lè zi] 1.〈方〉樂事。
89、亦指會說便宜話的人作樂[zuò lè] 尋求歡樂;取樂。
90、[zuò yuè] 制定樂律。
91、樂意[lè yì] 1.甘心愿意樂群[lè qún] 謂與友朋相處無違失。
92、《禮記·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yè)樂羣。
93、” 陳澔 集說:“樂羣,則於朋徒無睽貳。
94、” 章炳麟 《駁神我憲政說》:“研精冥想之士多好閑居,樂群者惟恒民為爾。
95、” 冰心 《往事(二)》八:“我拋卻‘樂群’,只知‘敬業(yè)’。
96、”進樂[jìn lè] 進獻音樂。
97、樂[ lè ]:1.歡喜,快活;快~。
98、~境。
99、~融融。
100、~不可支。
101、其~無窮。
102、~觀(精神愉快,對事物的發(fā)展充滿信心)。
103、~天(安于自己的處境而沒有任何憂慮)。
104、2.使人快樂的事情:取~。
105、逗~。
106、3.對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
107、~善好(hào)施。
108、4.笑:這事太可~了。
109、[ yuè ]:1.聲音,和諧成調的:音~。
110、聲~。
111、~池。
112、~音(有一定頻率,和諧悅耳的聲音)。
113、~歌(a.音樂與歌曲;b.有音樂伴奏的歌曲)。
114、~正(周代樂官之長)。
115、~府(原是中國漢代朝廷的音樂官署,主要任務是采集民間詩歌和樂曲;后世把這類民歌或文人模擬的作品亦稱作“樂府”)。
116、2.姓。
117、[ yào ]:喜歡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像水一樣靈活多變,仁者像山一樣堅守。
118、《論語》·雍也篇,子曰:“知者樂(yào)水,仁者樂(yào)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lè),仁者壽。
119、”譯義有多種。
120、孔子說:“智慧的人以水為樂,仁義的人以山為樂;智慧的人懂得變通,仁義的人心境平和。
121、智慧的人快樂,仁義的人長壽。
122、” 另一理解為 “智者樂,水” ——智者之樂,就像流水一樣,閱盡世間萬物、悠然、淡泊。
123、“仁者樂,山” ——仁者之樂,就像大山一樣,巋然矗立、崇高、安寧。
124、樂樂樂的讀音是yuè?yào?lè,其中第一個“樂”是姓、第二個“樂”是輩分、第三個“樂”是名。
125、樂樂樂簡介:樂樂樂,人名,清朝乾隆年秀才,1667年生于山東肥城,1769年去世。
126、先后參加鄉(xiāng)試、會試,相繼考中“舉人”、“貢士”,后參加殿試,成為進士。
127、樂樂樂參加鄉(xiāng)試時,考官大聲呼其名:“l(fā)e?le?le”,他默默不語,一臉不高興。
128、到了會試的時候,考官朗朗有聲:“yue?le?le”,他自言自語,眉頭微舒。
129、秀才成了舉人,一路順風,走到天子腳下,殿試主考一板一眼地叫到:“yue?yao?le”,只見樂樂樂,滿面笑容,對著考官不停地點頭,嘴里振振有辭,好象尋到了知音。
130、故事梗概:鄉(xiāng)試是明、清時在各省省城和京城舉行的科舉考試。
131、照例每三年舉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為正科,遇皇家有喜慶之事加科稱為恩科,由皇帝欽命正副主考官主持,凡獲秀才身份的府、州、縣學生員、監(jiān)生、貢生均可參加。
132、考試通常安排在8月舉行,因此叫“秋試”。
133、按四書五經、策問和詩賦分三場進行考試,每場考三天。
134、舉人一詞,在元代以前,是指各地舉薦進京參加會試的秀才;到清代,成了鄉(xiāng)試合格秀才的專稱。
135、鄉(xiāng)試第一名稱解元,讀書人成了舉人才有資格進入更高層次的會試。
136、 ? 會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中央考試。
137、是考取貢士的考試,會試就是集中全國舉人會同考試之意。
138、參加的人是舉人,在鄉(xiāng)試后第二年的春天(3月)舉行,所以又叫“春闈”或“禮闈”。
139、鄉(xiāng)試后第二年各地舉人匯集京師應會試。
140、會試由禮部主持,考試內容與鄉(xiāng)試相同,考中者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
141、舉人取得“貢士”資格后,方可參加殿試。
142、殿試是天子親策于廷,被視為“掄才大典”。
143、? 殿試為科舉考試中的最高一段。
144、皇帝親臨殿廷,發(fā)策會試中選的貢士,稱殿試。
145、也叫“廷試”、“廷對”。
146、源于西漢?時皇帝親策賢良文學之士,始于武則天天授二年于洛陽殿前親策貢舉人,但尚未成定制。
147、宋開寶八年,太祖于講武殿策試貢院合格舉人,并頒定名次,自此始為常制。
148、元無殿試。
149、明清殿試后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通稱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一名通稱傳臚;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150、太平天國八年,將殿試后的進士分為五甲。
151、? 清朝末期,有個才高八斗的秀才,取了個怪名叫“樂樂樂”。
152、參加鄉(xiāng)試時,考官大聲呼其名:“l(fā)e?le?le”,他默默不語,一臉不高興。
153、到了會試的時候,考官朗朗有聲:“yue?le?le”,他自言自語,眉頭微舒。
154、秀才成了舉人,一路順風,走到天子腳下,殿試主考一板一眼地叫到:“yue?yao?le”,只見樂樂樂,滿面笑容,對著考官不停地點頭,嘴里振振有辭,好象尋到了知音。
155、原來樂當姓時,念yuè;當輩分時,念yào;當名時,念作lè。
156、世人不禁感嘆:真是一級有一級的水平,一個“樂”字,到了殿試的主考那里才念正確。
157、?后世影響:王克煜【樂樂樂】看罷這則故事,大家或許一笑了之。
158、然而仔細想想,會不由自主地感嘆: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159、就一個“樂”字,到了殿試才全讀正確。
160、由此得出結論,一字之內的確有我?guī)煛?/p>
161、我們每個人,切記不可夜郎自大,驕傲自滿,要時時記?“謙虛”二字。
162、何況當今社會,知識更新迅速,信息變幻莫測。
163、一個人,不論你是學富五車,知識如何淵博,還是耄耋哲人,資歷如何高深,也不是完人,對社會對未來永遠未知無限。
164、? 孔子遇兩小兒辯日,不知如何作答;荀子直接了當地說,學不可以已;蒲松齡席地而坐,讓路人評說聊齋故事;梅蘭芳振臂高呼,說吾孬者,是吾師也!的的確確,人之外,事之外,我們未知的東西太多了。
165、圣人大師尚且禮賢下士,甘拜人師。
166、我們普通人呢?是否更應如此。
167、社會上偏偏有膚淺的人,自己不學無術,卻妄自尊大。
168、不僅看不到自身的缺點,還對別人的建議和提醒,不加任何分析,一味的本能的排斥。
169、? 每個人的知識有多少,年齡有大小,見識也有長短。
170、為人處世,難免有所差異。
171、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嗎?大家不要小題大做,應該達成共識,相互諒解,取長補短。
172、只有這樣,方能聚集移泰山之力。
173、工作中,同事的善意提醒;生活中,朋友的友好批評。
174、或許會讓我們避免開頭發(fā)生的笑話,減少一些灰色幽默;或許能改變一下我們的思維定勢,讓工作錦上添花;或許讓我們茅塞頓開,取得柳暗花明的效果。
175、? “不滿是向上的車輪,能夠載著不自滿的人類,向人道前進。
176、”? 讓我們牢記魯迅先生的話,敞開寬闊胸襟,積極接受外來的批評和建議吧!?樂[ lè ]:1.歡喜,快活;快~。
177、~境。
178、~融融。
179、~不可支。
180、其~無窮。
181、~觀(精神愉快,對事物的發(fā)展充滿信心)。
182、~天(安于自己的處境而沒有任何憂慮)。
183、2.使人快樂的事情:取~。
184、逗~。
185、3.對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
186、~善好(hào)施。
187、4.笑:這事太可~了。
188、[ yuè ]:1.聲音,和諧成調的:音~。
189、聲~。
190、~池。
191、~音(有一定頻率,和諧悅耳的聲音)。
192、~歌(a.音樂與歌曲;b.有音樂伴奏的歌曲)。
193、~正(周代樂官之長)。
194、~府(原是中國漢代朝廷的音樂官署,主要任務是采集民間詩歌和樂曲;后世把這類民歌或文人模擬的作品亦稱作“樂府”)。
195、2.姓。
196、[ yào ]:喜歡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像水一樣靈活多變,仁者像山一樣堅守。
197、《論語》·雍也篇,子曰:“知者樂(yào)水,仁者樂(yào)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lè),仁者壽。
198、”譯義有多種。
199、孔子說:“智慧的人以水為樂,仁義的人以山為樂;智慧的人懂得變通,仁義的人心境平和。
200、智慧的人快樂,仁義的人長壽。
201、” 另一理解為 “智者樂,水” ——智者之樂,就像流水一樣,閱盡世間萬物、悠然、淡泊。
202、“仁者樂,山” ——仁者之樂,就像大山一樣,巋然矗立、崇高、安寧。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