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產歐洲研發高級副總裁David Moss表示,日產已經成功開發出全固態電池,目標是2025年開始試生產,2028年生產一款由固態電池驅動的全新電動汽車。
據消息稱,日產的固態電池完全去除了電池中的液體元素,將大大提高存儲和電力傳輸的效率。不僅比鋰電池節省50%的成本,還將能源密度提高一倍,充電速度提高三倍。
(資料圖片)
要知道,目前市面上的動力電池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磷酸鐵鋰電池,另外一種三元鋰電池。它們的結構差不多,主要由正極、隔膜、負極,再灌上電解液制造而成,因此將它們統稱為液態電池。
至于固態電池,算是全新的電池品類。顧名思義,固態電池就是電池里面沒有氣體和液體,所有的電池材料都以固態的形式存在。
目前在新能源車上使用最多的磷酸鐵鋰電池,最大的優點是安全性高,循環壽命長,成本相對較低。不過,磷酸鐵鋰在能量密度、續航能力以及耐低溫性能上,都相對較弱。而目前“熱度”最高的比亞迪刀片電池,其本質就是磷酸鐵鋰電池,但因為進行了結構上的創新,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能量密度低的劣勢。
比亞迪刀片電池
而三元鋰電池,雖然逐步被磷酸鐵鋰所取代,但它的能量密度更高,續航里程也更長。不過,三元鋰最大的缺點就是安全性差,目前大多數新能源起火事故,都和三元鋰電池有關。
與目前的鋰電池相比,固態電池優勢相當明顯:充電速度可提高三倍,而且不受溫度限制;能量密度翻倍,續航里程達到1000km以上;更重要的是,由于固態電解質具有不可燃性、無腐蝕性、無揮發、不會漏液等特性,化學性質更穩定,穿刺后也不用擔心安全問題。
雖然目前包括大眾、豐田等傳統車企,蔚來、合創等新勢力品牌,以及寧德時代等電池企業,都對固態電池有研究開發規劃。不過遺憾的是,固態電池在全球范圍都沒有落實到工程量產階段,更不用說上車商業化。
其實早在2021年,日產就宣布參與電動汽車固態電池研發,計劃配套建立一套試點生產設施,用于生產原型電池;2022年,位于日本神奈川縣的日產研究中心正式啟動原型電池的開發工程。據悉,日產將在2024年在日本橫濱建造固態電池的試點工廠。
不過,目前日產在國內的處境并不樂觀。燃油車的市場份額,逐漸被國產品牌所蠶食,旗下僅剩下軒逸、逍客和天籟三款車型銷量能打。如何在新能源領域找到發力點和護城河,成為了日產在下半場競爭中最為關鍵的課題。如果日產真的能搶先量產固態電池,或許會有新的轉機。
小結
不得不說,傳統車企雖然在新能源轉型的速度會相對慢半拍,但是得益于夠大基本盤,以及對產業鏈有足夠的理解,因此在對研發投入和技術路線的規劃上,有著更為長遠的考慮,往往會更強的“后發力”。這也在警醒國內的造車新勢力們,還得對技術和研發進行持續的投入,畢竟打江山易守江山難,你說呢?歡迎關注“車域無疆”,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