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個字寫法是耒,拼音是lěi基本釋義:1.古代的一種農具,形狀像木叉。
2、2.古代農具耒耜上的木柄。
(資料圖片)
3、詳細釋義:根據隸定字形解釋。
4、形聲。
5、字從丿,從未,未亦聲。
6、“未”意為“柔枝嫩葉”。
7、“丿”意為“不”。
8、“丿”與“未”聯合起來表示“不柔嫩的樹枝”。
9、本義:用較為老成堅韌的樹枝制作而成的一種二分叉形的翻土工具。
10、說明:古代的一種翻土農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頭,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
11、“耒”是漢字部首之一,從“耒”的字,與原始農具或耕作有關。
12、相關組詞 : 耒耜 秉耒 耒耨 釋耒 醳耒 耕耒 耒庛 鉏耒 耒子 負耒 黛耒 寢耒 揉木為耒 耒耜之勤 擴展資料: 耒耜結構與作用改進的耒有兩個尖頭或有省力曲柄。
13、耜類似耒, 但尖頭成了扁頭 (耜冠) , 類似鍬、鏟。
14、其材料從早期的木制發展出石質、骨質或陶質。
15、耒耜的發明提高了耕作效率。
16、耒耜也是后來犁的前身, 所以有人仍稱犁為耒或耒耜。
17、但還有一種說法是耒、耜為兩種農具。
18、據《管子·海王》等記載, 戰國時耒、耜為兩種農具, 而且也為出土的實物所證實。
19、耒耜為先秦時期漢族的主要農耕工具, 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遺址中已保留于黃土上的耒痕。
20、在牛耕的出現和冶鐵業的興起之后, 木耒、木耜也開始套上鐵制的刃口, 如湖北江陵曾出土有戰國時的耒, 其形制是從柄到齒皆為木制, 齒端套有鐵制的刃口。
21、河北易縣燕下都遺址和河南輝縣還出土過戰國時期的鐵犁鏵。
22、鐵犁鏵的發明又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它標志著人類改造自然的斗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23、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耒。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會喜歡。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