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四十年“挖啊挖”,這個“四川造”新品有望助力“江團自由”

      2023-05-17 06:15:40 來源:川觀新聞

      日前,農業農村部正在對本年度17個通過現場審查的水產新品種進行公示,“四川造”長吻鮠新品種“川江1號”位列其中,這也是四川首個通過國家審定的長吻鮠新品種。


      (資料圖片)

      成年“川江1號”。受訪者供圖

      長吻鮠,四川人更習慣稱之為“江團”,是長江中上游水系中名貴的經濟魚類,也是川人餐桌上最受歡迎的淡水水產品之一。長期以來,由于其原生品種抗病性不強、生長速度不快,江團的產量始終無法穩定、身價居高不下。

      那么,四川科研團隊用了近40年培育出的“川江1號”,能否讓四川人的“江團自由”更進一步?

      研發的背景:

      餐桌上的“寵兒”,人工馴養起步還不到40年

      四川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以下簡稱“水產所”),是川內最早涉及江團馴養繁殖的科研機構,也是“川江1號”的主要研發單位。水產所黨委書記杜軍介紹,從馴養到繁育新品種,大伙走了差不多40年。

      1984年,剛剛大學畢業的杜軍,領到了一個任務:野化馴養江團。這是一份看起來很是枯燥的工作——每天記錄水溫、投食記錄和生長變化。

      但很快,杜軍就清楚了這份工作的特殊性。

      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帶來的餐飲消費快速增長,讓江團成為四川人乃至全國消費者餐桌上的高檔菜肴。但與之相對應的是,彼時四川乃至全國對于長吻鮠的人工養殖才剛剛起步,產品長期供不應求。

      “我們每次靠岸,都有餐館老板跑來問有沒有江團。”宜賓翠屏區李莊鎮漁民王明均說,過去幾十年里,單個體重兩三斤的江團,一直是市場上的搶手貨,價格很高。

      江團的身價有多高?

      四川省美食家協會有關負責人回憶,1985年前后,成都市場上的野生江團價格一度穩定在十多元一斤。當年,成都全市在職職工年均工資才剛剛突破千元大關,“一家人吃一頓江團,半個月工資就沒了。”

      “有好幾次,成都城區的高檔餐館沒貨了,都要從我們實驗基地拉貨。”水產所不少離退休職工記得,彼時的江團可謂有市無價。

      瞅著江團的前景廣闊,在20世紀80年代,水產所就把江團的人工馴養繁殖作為主攻方向。最終,在1990年前后,水產所在全國率先掌握了江團人工繁育技術。

      “當時,我們以為這個技術能夠緩解大家吃魚難的問題。”杜軍說,自己也沒想到,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研發的關卡

      初始階段只能靠人工篩選,成果還需要20年驗證期

      考驗,出現在全省大規模養殖江團以后。

      “經常血本無歸。”眉山青神縣白果鄉養殖戶許均說,當地出產的“青神江團”蜚聲中外。但在20世紀80年代的人工養殖過程中,往往出現“三年兩不收”的尷尬局面。

      原因主要是病蟲害的頻發以及生長速度慢。而在江團魚苗剛剛投放階段的細菌感染或者出血病(小瓜蟲病),更是因為超高的致死率被稱為“江團殺手”。

      “我們認為,解決問題還是要靠品種研發。”杜軍解釋,藥物等手段防治病蟲害,只會增加養殖戶投入且影響江團品質。只有從提升品種抗病性、速生性角度入手,才能真正讓江團產業經受住考驗。

      1994年前后,四川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牽頭,正式啟動江團新品種繁育。但這個項目從一開始,就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

      科研人員測量“川江1號”生長情況。受訪者供圖

      “那時候,我們沒有分子研究設備,做不了品種分析。”四川省水產局有關負責人記得,在最初階段,科研人員只能采取最原始的辦法——挨個翻找已經翻塘(魚塘的魚大面積死亡,魚會在水面翻肚)或者出塘的魚塘,尋找病蟲害侵襲下的幸存者以及生長較快的個體。

      “我們想的是,這些能夠幸存下來的和生長較快的江團,一定有特別之處。”杜軍說,就是靠著最原始的方式奔波,“川江1號”有了最初的父本和母本。最終,依靠這些父本和母本,四川在本世紀初研發出了“川江1號”的原種。

      新品種性能幾何?

      最直接的辦法,是通過實驗驗證。而這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一個水產新品種要想通過審定,前提之一是必須要經過四個世代的驗證。

      但是,江團是出了名的“性晚熟”。一般來說,雄性江團需要4年才能參與下一代繁育,雌魚則要五年。也就是說,新品種可不可靠,要20年后才會有答案。

      “這些年,我們就干一件事:養魚,然后通過分子手段改良品種。”杜軍說,在長達20年的“考試周期”,自己每天都在期待最終的“成績單”。

      未來的設想

      新品種通過審定后,能否助力四川江團產業騰飛?

      “成績單”在今年3月4日的現場審查會給出。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的專家在現場驗收后認定,“川江1號”魚苗投放兩年后出塘體重可達1.4斤,較傳統品種生長速度高出30%。同時,“川江1號”對細菌感染或者出血病(小瓜蟲病)等常年病蟲害具備較強的抗病性。根據這一結果,專家們一致同意 “川江1號”通過現場審查。

      科研人員正在捕撈“川江1號”。受訪者供圖

      除了技術,參與驗收的專家們更感興趣的是:“川江1號”能夠多大層面改寫全國江團市場。

      農業農村部監測顯示,2018年至去年底,全國江團價格上漲了15%左右。同期,全國江團產量增加了50%左右,前景被普遍看好。

      科研人員正在給“川江1號”稱重。受訪者供圖

      全省年產江團9萬噸左右、占全國四分之一,全省的江團苗產量占全國的六成。而緊隨四川之后的廣東、湖北江團產量均在7萬噸左右。

      據了解,去年“川江1號”魚苗投放量不過兩三百萬尾,不足全省江團養殖量的二十分之一。那么,新品種的到來,能否讓四川領先優勢進一步鞏固、擴大?

      “接下來,我們將以本次通過國家審定為契機,在全省加快新品種的推廣力度,讓養殖戶的收益搞上去,讓消費者的成本降下來。”四川省水產局有關負責人提醒,“川江1號”經國家審定后,將可能在全國大面積推廣,四川養殖戶沒有“躺平”的理由,“還是要再接再厲,把產業做大做強。”

      關鍵詞: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

      亚洲区小说区激情区图片区| 亚洲麻豆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乱码| 亚洲综合亚洲国产尤物|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亚洲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 亚洲欧洲日产专区| 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址|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 亚洲日本成本人观看|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 男人的天堂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亚洲三级电影网址|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国产网站|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2018| 亚洲成AV人影片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亚洲av区一区二区三|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 亚洲av色福利天堂|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大桥未久|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蜜月|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 精品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