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兩年,新創車企逐漸養成了一個好習慣:每個月1日發銷量喜報。盡管不是每家車企都有喜報,但既然1日發銷量已經成了約定俗成的事了,銷量不好也得硬著頭皮發不是。
下面這張圖,是我們在五一勞動節期間做的銷量匯總,先來回顧一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乘聯會大約會在每個月的9-12日之間發布一份乘用車零售銷量排名,數據依據為交強險上險量。最近一兩年以來,各廠商在每月1日發布的數據已經做到與乘聯會完美對應,基本零誤差。盡管目前也有部分新能源廠商還沒有做到這一點,不過誤差基本也在毫厘之間,無傷大雅。
本月的乘聯會數據如期出爐了,我們來看看其中都有哪些亮點吧~
五菱宏光MINIEV“跌落神壇”?
宏光MINIEV 4月銷量:18086臺
宏光MINIEV在今年1-4月的銷量分別為16416/30267/23159/18086臺,簡單從這組數字來看,這款長期稱霸純電榜單銷冠的車型似乎遭遇了滑鐵盧。畢竟,這款國民代步車從上市以來,2萬臺/月是基操,最猛的時候一度賣到4萬臺/月也不新鮮。
宏光MINIEV是否初現敗象?首先要看看對手們的表現。
熊貓mini 4月銷量:10615臺
熊貓mini出自吉利之手,全系指導價3.99-5.39萬元(“小黃鴨”限量版5.69萬元),最大功率20-30kW與宏光MINIEV一致。
續航方面,熊貓mini的CLTC續航里程為120-200km,宏光MINIEV標準版+馬卡龍版的NEDC續航里程為120-170km,指導價5.58-7.28萬元的宏光MINIEV GAMEBOY版本CLTC續航里程為200-300km。
基礎產品力方面,熊貓mini基本是錨定著宏光MINIEV來設計的,當然市面上一系列純電代步車也都是這么做的。
長安Lumin 4月銷量:7643臺
長安Lumin最大功率30-35kW,CLTC續航里程155-301km,指導價4.99萬元起步,對標宏光MINIEV馬卡龍系列以上的版本。
以上兩款新晉的熱銷代步車,與宏光MINIEV定位一致,都是軸距2000mm左右的親民車型。隨著市面上一批新選手涌現,宏光MINIEV不再具備唯一性,一定程度上被攤薄也在所難免。不過目前,入局更早的宏光MINIEV仍在銷量方面占據優勢地位。
除了競品攤薄份額,事實上五菱的“升維產品”在分流宏光MINIEV的銷量。
五菱繽果4月銷量:15011臺(乘聯會數據,與官方數據略有差異)
在繽果之前,五菱Airev晴空試圖助力品牌升維,不過銷量謎一般的在單月9000+后就一路不足千臺。
繽果是五菱新能源車系中尺寸最大的一款產品了,長寬高分別為3950/1780/1580mm,軸距為2560mm,定位為純電小型車。在今年的價格環境下,繽果親民的定位與5.98萬元起步的指導價,依然很五菱。
繽果具備30-50kW最大功率,CLTC續航里程203-333km,內飾部分配備了雙10.25英寸懸浮高清大聯屏,搭載由五菱自研的Ling OS靈犀系統,配備語音交互系統,車輛支持手機遠程車控、無感進入、無鑰匙啟動等功能。
市面上與繽果一樣具備潮酷屬性的小型車不在少數,繽果未必具有優勢產品力,繽果的造型設計也未必潮得過新勢力品牌的同級車型。不過,五菱的品牌力足以通過宏光MINIEV、繽果等車型展現,而且不要忘記,“郵路通、五菱就有店”這句話。
盡管宏光MINIEV在4月的銷量僅有18086臺,但加上繽果的銷量15011臺再來看,很顯然五菱還是勝了。
特斯拉:繼續滋潤
特斯拉Model 3的4月銷量:13196臺
特斯拉Model Y 4月銷量:26760臺
1-4月,特斯拉Model 3與Model Y分別斬獲34171/75641臺的銷量成績,繼續風生水起。
去年9-10月,特斯拉在全球范圍內手握30萬積壓訂單。而12月,特斯拉全球積壓訂單降至16.3萬,特斯拉中國的訂單更驟減至6000以內,尚不滿上海超級工廠一周的產能。訂單驟減,正是特斯拉在2023年1月大幅度下降的直接原因,而這個行為也順水推舟的成為了國內汽車市場價格戰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3年1月1日是新能源國補落幕的重要時間節點,國補落幕可視為一次大型公共事件,如果沒有這個事件,車企未必會這樣集中的調整價格。特斯拉進行最大幅度達3.7萬元的降價之后,國內新能源車企紛紛加入價格戰,另外傳統汽車領域多個合資品牌的價格亦出現“雪崩”,共同造就了今年的價格戰局面。這一系列事件存在一定獨立性,不過也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
五一期間,特斯拉Model 3/Y漲價2000元,隨后Model S/X漲價1.9萬元。特斯拉的漲價對行業無疑是利好消息,畢竟價格戰環境中,汽車行業正處于非常不健康的狀態。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的汽車行業收入為21412億元,同比增加1%;成本為18723億元,同比增加3%;利潤為819億元,同比降24%;汽車行業利潤率為3.8%,相較于工業企業利潤率的平均水平4.9%,汽車行業已經處于偏低的水平。
不用認為特斯拉是在催促等等黨下單,特斯拉的生意經很純粹,訂單夠了就可以漲價了...就這么簡單。低到不合理的利潤率,外加近期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反彈,都預示著國內汽車的價格將回升的趨勢。如果電池成本不能在年內回歸到理想價位,國內車企的價格戰恐怕難以持久,畢竟國內車企普遍不具備比肩特斯拉的利潤率。
比亞迪:新品強勢突圍
4月,比亞迪汽車斬獲193902臺的銷量成績,秦系列42647臺、海豚29961臺、宋系列33007臺、元PLUS 28931臺等高銷量成績都是“基操”了,旗艦產品漢系列14714臺、唐系列12246臺的月銷也不弱。
比起“基操”,或許一些新品的成功更能體現出價值。
騰勢D9的4月銷量:10368臺
騰勢D9已經實現連續緊逼別克GL8的月銷成績,在4月熱銷MPV中位列第二。比銷量更重要的是,騰勢D9的平均成交價超過42萬元。
作為比亞迪和奔馳聯手打造的高端品牌,騰勢自誕生以來走的就是高端路線,這一點在騰勢D9身上體現的也是非常明顯。從市場反饋來看,騰勢D9已初步站穩腳跟,同時也初步達到了“復活”騰勢品牌以及助力母公司比亞迪升維的目的。
比亞迪護衛艦07的4月銷量:10042臺
作為比亞迪海洋網的全新車型,護衛艦07喊出了「大五座超混SUV」的概念。護衛艦07頗有經典車型唐的氣質,相較于唐,護衛艦07的車身長度與寬度分別減少了50mm與30mm,高度增加了25mm,軸距保持一致。
目前比亞迪的銷量擔當是王朝系列,其次是海洋生物系列純電車型。不論是高端品牌產品騰勢D9、還是海洋網軍艦系列的護衛艦07,這些產品的銷量提升,更意味著比亞迪實力的升維,也更意味著比亞迪在通往下一個里程碑。
埃安:連續月銷破4萬
4月,埃安品牌銷量高達41012臺,同比漲幅達302%,連續兩個月銷破4萬臺。1-4月,埃安累計銷量達121320輛,用今年1/3的時間達成了接近去年累計27.1萬輛半數的銷量。
2月1日,埃安推出了AION S Plus新版本車型70樂享版,指導價為14.98萬元。在價格下探的同時,新款車型依然配備1.9平米超大全景天幕、10.25英寸液晶儀表+14.6英寸大屏、360度全景影像等一系列配置。3月7日,埃安又推出指導價為11.98萬的AION Y Younger,除續航里程減少80km之外原有配置一律保留。
在埃安的產品矩陣中,AION S/Y已逐步成為15萬級純電轎車、SUV市場中的強力選手,買不買都要關注一下的那種。
新勢力陣營:理想領跑
開篇的第一張圖中,柱狀圖最高的是埃安,第二是理想。新勢力頭部“蔚小理”中,理想汽車是近來混得最風生水起的了。
近年來,理想汽車持續能夠在高端SUV領域和BBA掰一掰手腕。隨著新車型的推出,理想L9/8/7都有不俗的成績,2023開年以來也是一路高歌猛進。4月,理想品牌斬獲了25681臺的銷量成績,位列新勢力頭部,及新能源廠商零售排行第6位。
4月,其他新勢力友商中,蔚來銷量成績為6658輛,小鵬銷量成績為7079輛,哪吒銷量成績為11080輛,零跑銷量成績為8726輛。關于新勢力車企的銷量解讀,我們在勞動節期間的報道已經做過,在這里就不贅述一遍啦。
邦點評
當下的環境中,汽車行業已經脫離了曾經的高利潤,汽車產銷雖然逐步恢復,但在低利潤率的狀況下,行業仍處于不健康的狀態。
與車企幾乎“吐血”狀態對應的是,當前消費者的購車壓力被車企扛住了。在車企紛紛讓利換市場的大環境中,消費者已大可不必再做“等等黨”,除非對技術升級仍有較高期盼。換句話說,如果你已經有滿意的車型,現在下手已經是不錯的時機了!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