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柳下惠(亦稱柳下季),姓展,名獲,字子禽,春秋時柳下(現平陰縣店子鄉展洼一帶)人。
(資料圖片)
2、余展無駭為魯國司空(pnqk)。
3、子禽官拜士師(掌管監獄的官)。
4、因他居官清正,執法嚴謹,不合時宜,棄官歸隱,居于柳下(今濮陽縣柳屯)。
5、死后被謚為“惠”,故稱柳下惠。
6、 舊小說多引用“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典故,來贊揚男子之美德。
7、相傳在一個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門,有一個沒有住處的婦子來投宿,柳下惠恐她凍死,叫她坐在懷里,解開外衣把她裹緊,同坐了一夜,并沒發生非禮行為。
8、于是柳下惠就被譽為“坐懷不亂”的正人君子。
9、也有傳說是:某年夏天,展獲外出訪友,途遇大雨,直奔郊外古廟暫避,但一踏進門檻,見一裸體女子正在里面擰衣,展獲急忙退出,立于古槐之下,任其暴雨澆注。
10、廟內婦女發覺,躲在門后,忙著濕衣。
11、此事傳為佳話,故有“柳下惠坐懷(槐)不亂”之美名。
12、 柳下惠“坐懷不亂”,這還是小事情,歷史上坐懷不亂的男人或女人有很多,不過古人以柳下惠作標榜,我們也不必再另外舉別人的例子了,而坐懷不亂并不是柳下惠最高的一面,他最高的一面在這里: 柳下惠為士師,三黜。
13、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柳下惠作士師,等于所在管刑法的官,勉強比作現代的司法部長或最高法院院長。
14、他三次上臺,三次都被罷免下臺,于是有一個人對他說,你先生何必一定要在魯國做事,出國去吧!你自己國家不要你,何必一定干,到別的國家說不定有更好的地位。
15、柳下惠答復他說,一個人終身行直道,思想、行為、做事完全直的,走正路來做人家的部下,在任何一個國家社會做事,都是一樣會有問題,都要吃虧,會被擠下來的。
16、如果以歪曲的心思,用手段來取得地位,以得功名富貴為榮耀,并不想真為國家社會做事的,那又何必離開自己父母之國呢?祖宗都在這里,一樣可以做事。
17、換句話說,隨便在哪里,決不走歪路,而走正路,在任何社會都是一樣比較困難的。
18、柳下惠的人品就在這里,為了貫徹人格的思想,為了貫徹傳統文化以正道事人,以正道立身處世,忽視于功名富貴,那是身外事,并不在乎,這是他的人格。
19、這里先記載他的事情,后面孔子還要提到他的。
20、 為什么把柳下惠的事放在微子、箕子、比干三人的記載后面?柳下惠并不是殷紂時代的人,而是春秋戰國孔子這一時代的人,還可能稍稍早一點,比孔子大幾歲,不過已是一個天下聞名了不起的人物,這里先記載他的事,柳下惠的這幾句話,也說明了前面三個人的事情。
21、所以中國的古文,如《論語》的文章一看起來好像是法律的條文,一條一條,好像連不起來,實際上仔細一讀,它是長篇文章,連接得非常好。
22、換句話說,微子、箕子、比干、有的愿殺身以成仁,如比干;被趕出去就走了,如微子;為奴就為奴,如箕子。
23、為什么他們不彎一彎呢?態度稍微改變一下,去拍個馬屁,也會好好用他們,更何況他們本來就是皇族。
24、可是他們為什么不這樣做?這就說明個人作人也好,在國家社會中立足作一普通人也好,大原則上人格的重要。
25、反過來,就是如果以枉道事人的話,隨便哪里都可以干,如果堅持以正道、直道事人,又何必離開?所以引用柳下惠的這幾句話,等于是為上面三個人的事,作了一個注解,這就是《論語》的編輯方法柳下惠,生于公元前720年11月18日,卒于公元前621年冬12月3日,享年百歲。
26、山東新泰(一說河南濮陽)人。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