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探秘河源華僑城 破解建筑造能創新“密碼”不是很了解那具體是什么情況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瞧瞧吧!
河源華僑城坐落在河源市CBD中心,是一座集住宅、商業、辦公于一體的城市人居生活綜合體,其中心區的順佰大廈采用了漢能領先的薄膜太陽能產品漢墻作為建筑外幕墻,使其成為一座發電建筑。不僅實現了科技與建筑的有機融合,也成為了漢能踐行建筑造能理念的驚艷之作。
薄膜太陽能科技賦能,讓建筑變身炫酷“發電站”
(資料圖片)
從以往的安身立命之所到如今生活、辦公、娛樂休閑的多樣性場所,建筑被賦予多重屬性,科技、美感以及生態環保也在其中扮演著越來越重的戲份。
采用鋼琴琴鍵作為設計元素的順佰大廈從上到下都流露著科技與藝術的設計美感,黑灰相間的外幕墻更顯滿滿商務范兒。2506塊漢能漢墻的有機融入,不僅使建筑成為了一座綠色的“發電站”,而且也有效解決了傳統建筑幕墻遇到的難題。如通過與玻璃幕墻相間布置的布局方式,漢墻既解決了建筑的遮陽需要,又運用幕墻的進深關系,打斷了幕墻的平整立面,解決了光污染問題。同時,特殊的結構處理手段,將漢能漢墻置于整體幕墻外部,并通過在凸出的漢墻兩側設計通風結構,結合層間通風百葉與內層結構開窗,在滿足室內自然通風需求的同時,將生態環保理念發揮到極致。此外,隱藏式的走線設計,也使漢能漢墻無論室內室外,感官上都與常規幕墻無異,實現與建筑整體的高度契合。
更為重要的是,漢墻的融入讓順佰大廈將生態環保功能發揮到了極致。據了解,大廈幕墻年均發電量21萬度,約占建筑年均耗電量的33%,相當于年均可以減少96噸煤碳燃燒,、251.8噸二氧化碳、816.6公斤二氧化硫,、711公斤氮氧化物排放;并且相當于種植了12000棵綠樹,環保效益可見一斑。
漢能“發電墻”,以綠色生態定義未來建筑潮流
作為一款會發電的墻,漢墻在傳統幕墻堅固耐用的基礎之上,集光變電,主動造能。其原理是將薄膜太陽能芯片植入普通建筑幕墻,讓玻璃幕墻轉化光能為電能,實現建筑的自主發電。漢墻本質不是建筑材料“墻”,而是一個賦予建筑發電功能的新能源的載體。
(漢能集團深圳研發中心BIPV產品總裁 萬軍鵬)
在此次建筑造能創新科技分論壇上,萬軍鵬還介紹道:“在漢墻的應用上,漢能還通過技術和裝備的智能化聯結形成區域智能微網,是全球首套‘發電墻綠色系統解決方案’”。可以說,漢能通過“薄膜太陽能+建筑”新模式,不僅減少傳統能源消耗,還主動造能,顛覆了建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
本文【探秘河源華僑城 破解建筑造能創新“密碼”】到此講解完畢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版權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