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導航行業龍頭合眾思壯(002383.SZ)于21日晚間發布公告稱近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因連續4年虛增收入、成本和利潤等,合眾思壯及相關責任人被證監會予以警告,合計罰款金額達1250萬元。
近年來,合眾思壯業績持續虧損,股價跌跌不休。鈦媒體APP注意到,合眾思壯從2018年就開始每年收年報問詢函,早已成為交易所的重點關注對象,其業績虧損、應收賬款、預付賬款真實性等方面也多次被問及。
從處罰結果來看,合眾思壯目前尚未觸及退市。有趣的是,公司及相關責任人被罰款超千萬元,依然有不少投資者認為處罰過輕。在利空的陰影中,今日合眾思壯盤中大跌超5%,截至收盤報6.45元。
(資料圖片)
虛增收入利潤,4年仍虧17億
根據歷年年報,合眾思壯2017至2020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2.88億元、23.00億元、15.49億元和16.90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2.42億元、1.91億元、-10.61億元和-10.94億元。公司四年合計實現營收78.27億元,虧損達17.22億元。
雖然虧損額較大,但這摻雜了不少水分。公告顯示,公司通過一系列“財務造假”手段,導致2017年至2020年累計虛增收入15.81億元,累計虛增成本11.78億元,虛減財務費用1.18億元,虛增利潤總額5.21億元。
早在去年5月,合眾思壯就涉嫌信披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11月公司曾收到《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
而根據《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的最終處罰情況,證監會對北京合眾思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600萬元罰款;對時任董事長、總經理郭信平處以400萬元罰款;對時任公司財務部總監袁學林給予警告,并處以200萬元罰款;對時任公司副總經理、財務負責人侯紅梅給予警告,并處以50萬元罰款。
從造假細節來看,合眾思壯當年主要靠虛構雷達相關業務、專網通信業務,虛構軟件銷售和技術服務費,以及跨期確認票據貼現費用來粉飾業績。
例如,合眾思壯利用其子公司深圳思壯參與雷達相關業務,以開展雷達、服務器等相關產品貿易的名義,虛構生產業務流程,虛構軟件加載模塊,并形成空轉循環貿易業務。相關業務只有合同、單據、發票配合走單和資金流轉,沒有實物交付,缺乏業務實質。而合眾思壯卻將其披露為軍工集成產品業務,2017至2019年虛增收入6.09億元,虛增成本5.48億元,虛增利潤總額6057.67萬元。
此外,公司虛構專網通信業務,這其中還牽扯出此前轟動一時的“專網通信案”案的隋某力。據披露,合眾思壯將與隋某力共同投資的聯營企業北斗導航作為專網通信業務運營平臺,以開展專網通信業務為名,與隋某力實際控制的江蘇星地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對接上下游合同簽訂、原材料采購、組織生產、貨物驗收交付等事宜,與隋某力指定企業開展自循環業務。合眾思壯將其披露為通導一體化業務,并虛增2017年至2020年收入金額9.39億元,虛增成本金額5.12億元,虛增利潤總額4.27億元。
合眾思壯稱,本次涉及的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未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公司生產經營正常,相關事項不會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不過目前眾多投資者已經啟動索賠。
連續4年收年報問詢函、業績頻頻“變臉”
合眾思壯成立于1998年,2010年上市,主要產品為北斗高精度業務、北斗移動互聯業務和時空信息服務。早前因姚明為公司衛星導航產品代言,并曾于2007年受讓公司0.56%的股權成為公司的第四大股東,公司還一度被冠以“姚明概念股”。如今公司前十大股東中已不見姚明的身影,其股價也從上市初巔峰時期的24.13元下跌超70%至6.45元。
拋開這些光環,合眾思壯早已“劣跡斑斑”。一方面,公司自2019年開始就陷入虧損泥潭,至今已連續4年虧損。另一方面,公司2019年審計報告被會計師出具保留意見,并且其2018年至2021年的年度報告發布后均收到年報問詢函,一直是交易所的重點關注對象。
數據來源:Wind
歷年問詢函中,公司業績虧損原因、應收賬款與預付賬款真實性等方面也多次被問及。在2018年度報告問詢函中,合眾思壯付給寧波和創智建科技有限公司的23.16億預付款項就引起了深交所的關注。2019年度、2020年度的年報問詢函中,公司開展通導一體化業務與南京元博、北斗導航簽訂購、銷合同的真實性和商業實質也曾遭到質疑。
可以說,合眾思壯走到今天這一步并不讓人感到意外。
不僅如此,合眾思壯此前業績還頻頻“變臉”。2022年1月,公司在業績預告中稱2021年度歸母凈利潤變動區間為盈利2500萬元至3750萬元,扣非后歸母凈利潤變動區間為虧損6.46億元至6.59億元。而當年3月末公司發布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其業績變為虧損8500萬元至9500萬元。在最終的發布的2021年年報中,公司虧損為9270萬,扣非凈利潤為-6.84億元。
無獨有偶,公司原本業績預告中預計2019年虧損2至3億元,修正后變為6-9億元,而最終2019年虧了10.61億;公司預計2018年實現歸母凈利潤3.50億元至4.10億元,但沒過多久就下修業績,變為盈利2.50億元至3.00億元,最終年報顯示2018年公司僅實現歸母凈利潤1.91億元。
而回顧近兩年的財務數據,合眾思壯依然在虧損的道路上,且沒有回頭的征兆。2021年、2022年凈利潤分別為-9270.45萬元、-2.40億元。今年一季度,公司營收3.93億元,同比下滑15.28%;歸母凈利潤為1777.29萬元,同比下降222.93%;扣非凈虧損2597.16萬元,同比下降884.76%。同時,公司的總資產也逐年萎縮,從2018年的96.57億元下滑至2023年一季度末的44.8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連續虧損導致公司資金鏈也面臨較大壓力。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短期借款與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合計17.76億元、長期借款1.98億元,而公司賬面貨幣資金僅8.78億元,其中還有部分受限資金。其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別為0.97和0.75,顯示短期償債能力較弱。(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翟碧月 )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