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華為公布了2023年上半年的經營業績情況。上半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3109億元,同比增長%,凈利潤率為%。去年同期,華為實現銷售收入3016億元,凈利潤率%。以此計算,華為2023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為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對于凈利潤率增長的原因,華為方面稱:一方面是管理水平與運營效率提升;另一方面則是公司進行了一定的銷售策略調整和產品結構優化,對利潤產生積極影響。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由于外部制裁等因素影響,華為近年來發展頗為曲折的終端業務已停止下滑且實現了小幅增長。
華為輪值董事長孟晚舟表示:“感謝客戶、伙伴的支持及全體員工的團結奮斗。華為抓住數字化、智能化和低碳化的發展趨勢,在根技術上壓強投入,聚焦為客戶和伙伴創造價值。2023年上半年,ICT基礎設施業務保持穩健,終端收入實現增長,數字能源和云業務實現良好增長,智能汽車增量部件競爭力持續提升。”
在2022年年報中,華為首次披露了產業維度的收入,此次2023年半年報中,ICT基礎設施業務收入為1672億元,云計算業務收入為241億元,數字能源業務收入為242億元,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收入為10億元,終端業務收入為1035億元。去年同期,華為終端業務收入為1013億元。
從近期多家調研機構最新發布的數據來看,華為的市場份額正快速回升,2023年一季度華為位居中國智能手表市場份額第一。2023年第二季度,OPPO以%市場份額居第一;榮耀和小米同比跌幅較大,下滑都超過17%;華為市場份額%,同比增長%。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華為在多個季度之后,重返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前五。同時,目前華為智能穿戴產品累計發貨量已達億臺,對此,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表示,華為手機走在回歸道路上。
美國的多輪“制裁”確實讓華為手機業務舉步維艱。華為首先是出售了榮耀業務資產,華為手機新品推出節奏也被打亂,旗艦手機Mate50系列時隔近兩年才更新產品,P60系列產品的發布也時隔20個月之久。
華為消費者BG COO何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華為終端這幾年克服了很多困難。隨著各項供應恢復穩定,華為產品發布的節奏也回歸正常。他表示:“未來我們還希望回到整個市場的最前列,這個是我的期待。”
除手機業務外,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也是業內外一直關注的焦點。8月11日,華為與奇瑞打造智選車型 Luxeed 又發布了一組圖片。這是一款純電家跑,將配備 Harmony OS 系統和華為的高階智能駕駛系統ADA ,預計在今年三季度發布。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智能汽車第一個合作產物AITO 問界銷量一直不溫不火。2022年,問界銷量為萬輛,增速明顯,但進入2023年,問界的增速逐漸放緩,甚至出現了同比下降的情況。但根據賽力斯產銷快報,7月賽力斯汽車銷量(主要為問界品牌)為4240輛,同比下滑%;今年1~7月,賽力斯汽車累計銷量為30001輛,同比增長%。
實際上,今年以來,華為車BU的動向格外引人關注。3月8日,華為生態汽車品牌煥新為 HUAWEI問界,華為線下門店的AITO汽車一度貼上了“HUAWEI 問界”的標志,一時間市場篤定華為將開始造車。
隨后,華為內部發布由任正非簽發的公告,重申華為不造車,有效期為5年,并且對華為標志在汽車設計上的露出提出嚴格要求,不能使用華為/HUAWEI 出現在整車宣傳和外觀上。問界門店也開始拆除所有相關華為字樣的宣傳物料。
而在近日,又有消息傳出華為有意推動車BU獨立運營,而且正與重慶密切接洽合作事宜。對此,華為予以否認,稱:“網上傳聞與事實不符,華為沒有與重慶國資委洽談車BU相關事宜。”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