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上海車展BAO師傅受到了很大啟發:新能源技術融入到汽車產業,就只能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嗎?如果我們跳出思維的牢籠,換一個視角看待問題,會不會有新的答案?如果我們能夠更多的站在目標消費者的視野去反思汽車產品的企劃與研發,是不是會誕生更多好的作品?在這次車展上,與坦克品牌的幾位研發高的對話中,BAO師傅找到了答案。
站在越野的視角看待新能源
新能源一直是近些年來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節能環保肯定是這項技術的核心目的之一,國家的政策法規引導,以及現實的能源成本,都在推動著新能源技術向越來越多的車型品種延伸。但為何市場上的純電動越野車卻鳳毛麟角?核心原因還是電機的持續大功率輸出,不僅讓電耗高企,大幅縮短續航;也讓電機與電池本身容易快速過熱,并引發過熱保護,直接降低電機的輸出功率,而這在例如攀爬、沖坡等需要持續大功率輸出的場景是非常危險的,所以目前全球車企也很少有量產的純電越野車問世。
【資料圖】
但這個問題真的無解嗎?倒也未必,一個是隨著電驅與電池技術的進步,會有更多的解決方案問世,只是時間上還很遙遠。另一個就是轉換思路。這是坦克研發高管們給出的答案,從越野的視角看待新能源。坦克品牌的CTO馬海利告訴BAO師傅:“越野+新能源的重點在于這個加號,我們加電是多了一個選擇。“
如果仔細研究坦克使用的Hi4-T技術路線,與哈弗品牌的Hi4大相徑庭。后者是基于DHT技術+前后橋電機的方案,而前者則是使用P2電機的方案。從結構角度,P2電機方案相對簡單,但為什么都2023年了還要使用這樣的技術?答案就在越野二字上。馬海利解釋道:“Hi4-T架構選用P2電機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可靠性。這套方案可以把四驅形式保留下來,這套四驅系統是非常可靠的,有電沒電都能實現四驅,即便饋電情況下一點電沒有,靠發動機也能四驅脫困,把坦克手從困境中帶出來。”
他認為,傳統的混動四驅結構,最主要的弊端就是最大里程持續時間短,電量消耗快,并且動力輸出前段雖然很猛,但后勁不足。而坦克的這套四驅系統能夠通過把整車動力加到附著力最強的輪胎上,實現百分之百的輸出,幫助駕駛者脫困。此外,玩越野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沖坡、飛車等情況,這個工況對于傳動系統的沖擊考驗非常大,如果完全是(前后橋)電機的解決方案,那么它的可靠性尚待驗證,但P2方案可以靈活的管控電機,需要接入時再接入,不需要的時候可以斷開,靈活且可靠是這套方案的最大特點。所以如果從越野的視角去看待新能源,可靠性與安全性成為了一個最重要的前提。
1+1遠大于2
盡管如此,Hi4-T的方案仍然非常節能,通過一塊39度容量的電池以及智能的電控系統,坦克500的Hi4-T版本可以實現在城市中WLTC工況下,超過100公里的續航里程。基本上在城市中,只要用電就可以把油耗降下來。而即使是饋電狀態下,其百公里油耗也只有9.55L,大大降低了非承載車身越野車在都市里的用車成本,畢竟這樣體量的硬派越野車,百公里15個油也算比較省油的了。
但坦克的Hi4-T系統給越野+新能源注入了更多的思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電控管理。首先從動力的角度看,這輛車可以輸出最大綜合功率300kW,最大綜合扭矩750N·m,要知道純燃油版的坦克500,即使搭載了3.0T V6發動機,最大功率也不過是260kw,最大扭矩500N·m,參數上明顯“落敗”。其次,PHEV版車型在動力的響應速度上也明顯快于燃油版,給駕駛員帶來了更“跟腳”的駕控感,最重要的是,車輛扭矩的提升速度加快,特別是對于一些需要動力隨叫隨到的穿越場景,會帶來更好更安全的體驗。
不過,這些仍然不是這套電控系統的全部。坦克500產品總監谷玉坤先生告訴BAO師傅,他們的這套系統可以更“聰明”的去分配電量。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坦克500 Hi4-T系統充分發揮了數據與云端的優勢,它將記錄用戶日常駕駛的使用習慣,例如城市工況每日要開多久,高速工況每日要開多久,一周之內的分配比例如何等,并把這些信息輸送回云端,計算出個性化的留電比例,盡可能減少頻繁充電,或頻繁加油的煩惱。
當然,除了技術層面,坦克品牌對于產品的思考還涉及了很多感性的層面。在此次車展上,坦克400 Hi4-T就是一款典型的產品。如果說坦克500和300是偏傳統的越野車,那400 就是專門針對年輕人的喜好與審美打造的專屬車型。坦克500產品總監張洪濤告訴BAO師傅,坦克400在前期做定位的時候就和很多一線用戶有過交流,溝通過程中發現機甲風是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的風格。所以當時從坦克裝甲車及科幻機器人等硬核裝備上汲取設計靈感,讓車身造型在保持硬派野性的風格下,融入了無限的科技感。而這樣的思路正是之前坦克300取得成功的原因,站在用戶的角度去尋找痛點,解決痛點,打造出一個全新的品類,進而獲得增量市場。
寫在最后:
通過車展的一次對話,BAO師傅看到了長城對于越野+新能源的思考,并收獲了一份啟示——換一個角度看待新能源,可以收獲不同的思路,并帶來更適合目標用戶的解決方案。同時,新能源賦予車輛的,不僅是節能環保,更是在性能與便捷性(智能化)方面的體驗提升。但這一切背后的核心邏輯,仍然是基于解決用戶痛點,滿足用戶需求,這樣的產品才能獲得市場的認可,并最終走向成功。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