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典故出自《搜神記》卷二十黃雀報恩,作者是東晉的史學家干寶。
2、原文:漢時弘農楊寶,年九歲時,至華陰山北,見一黃雀為鴟鸮所搏,墜于樹下,為螻蟻所困。
3、寶見,愍之,取歸置巾箱中,食以黃花。
【資料圖】
4、百余日,毛羽成,朝去,暮還。
5、一夕,三更,寶讀書未臥,有黃衣童子,向寶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萊,不慎為鴟鸮所搏。
6、君仁愛見拯,實感盛德。
7、”乃以白環四枚與寶曰:“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事,當如此環。
8、”譯文:楊寶是漢代弘農郡人,九歲時,楊寶在華陰山北邊,看見一只黃雀被鴟梟擊傷后墜落在樹下,一群螞蟻將受傷的黃雀圍困起來。
9、楊寶憐憫黃雀,就把它帶回家,放置在一個小木箱里,每天用菊花來喂養它。
10、過了一百多天,黃雀的傷養好了,羽毛也長全了,它每天早上飛出去,晚上又飛回來。
11、有一天晚上,夜過三更,楊寶還在讀書尚未睡覺。
12、忽然,一個穿著黃衣服的少年來向楊寶再三拜禮,他對楊寶說:“我是西天王母娘娘的使者,奉命到蓬萊仙山出使,不小心被鴟梟擊傷。
13、承蒙您憐愛救助,非常感謝您的大恩大德。
14、”說完,黃衣少年送給楊寶四枚白玉環,并說:“讓您的子孫像這白玉一樣品行高潔,位居三公。
15、”擴展資料:搜神記,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國小說界里一部名著。
16、不過,大家誤認它是文人編造的“神怪小說,”其實,它是一部古代的民間傳說,是一部古代的神話。
17、我們要研究中國古代的民間傳說及神話,除了楚辭,淮南子等幾部書而外,就要說到它了。
18、《搜神記》中所收的傳說,有許多至今還流傳在平民口上。
19、例如“蠶神的故事”等,或至今整個的流傳于民間,或經過許多變化,而演成今日流行的傳說。
20、總之,《搜神記》是古代民間傳說的總匯,而有一部分是后來民間傳說的根源。
21、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搜神記銜環報恩,有多個典源,示例如下:弘農楊寶,性慈愛。
22、年九歲,至華陰山,見一黃雀為鴟梟所搏,逐樹下,傷瘢甚多,宛轉復為螻蟻所困。
23、寶懷之以歸,置諸梁上。
24、夜聞啼聲甚切,親自照視,為蚊所嚙,乃移置巾箱中,啖以黃花。
25、逮十余日,毛羽成,飛翔,朝去暮來,宿巾箱中,如此積年。
26、忽與群雀俱來,哀鳴繞堂,數日乃去。
27、是夕,寶三更讀書,有黃衣童子曰:“我,王母使者。
28、昔使蓬萊,為鴟梟所搏,蒙君之仁愛見救,今當受賜南海。
29、”別以四玉環與之,曰:“令君子孫潔白,且位登三公,事如此環矣。
30、”寶之孝大聞天下,名位日隆。
31、子震,震生秉,秉生彪,四世名公。
32、及震葬時,有大鳥降,人皆謂真孝招也。
33、??——吳均《續齊諧記》節選譯文:弘農縣的楊寶,性情慈愛。
34、九歲的時候,到了華陰山,看見一只黃雀被貓頭鷹搏擊,追到了樹下,身上傷痕很多,掙扎中又被螞蟻所糾纏。
35、楊寶把它救下揣在懷里回到家,放在了屋梁上。
36、夜里聽到它的叫聲很悲切,親自照明看視,是被蚊子叮咬了,于是把它轉移到了放頭巾的小箱子中,用黃花來喂養它。
37、等過了十多天,羽毛長出來了,能飛翔了,早晨出去傍晚回來,睡在小箱中,這樣過了很久。
38、忽然有一天它帶著一群黃雀來了,悲傷地鳴叫著繞著屋子飛,幾天后才離去。
39、這天夜里,楊寶三更天讀書,見一穿黃衣服的小童說:“我是西王母的使者。
40、以前出使蓬萊,被貓頭鷹搏擊,承蒙您的仁愛被您看見救了我,現在我要接受賜封到南海去。
41、”臨別把四個玉環贈給了楊寶,說:“讓您的子孫清清白白,并且登上朝廷三公的高位,就像這些玉環一樣。
42、”楊寶的仁孝傳聞天下,名譽和地位日益顯赫。
43、兒子楊震,楊震生楊秉,楊秉生楊彪,四代都是著名的大臣。
44、到楊震下葬時,有大鳥降臨,人們都說這是真孝(感動了天地)招來的。
45、點評:楊寶,東漢人,楊震之父。
46、楊寶救了小黃雀,小黃雀感恩戴德,銜玉環以相報答,并言稱楊家四代位登三公,清白為官。
47、這是一則感恩的類似神話的故事,這故事告訴我們:人應常存慈悲心懷,存心仁厚雖不望報也必有厚報。
48、銜環,就是用嘴叼玉環相贈。
49、后世“銜環”便被用作報恩之典。
50、唐代王縉《青雀歌》“莫言不解銜環報,但問君恩今若為” ;宋代歐陽修《<歸田錄>序》“曾不聞吐珠銜環,效虵雀之報”;《水滸傳》第十二回“ 楊志若得寸進,當效銜環背鞍之報” 。
51、“銜環”還常與“結草”連用,作“結草銜環”或“銜環結草”,來表示感恩戴德至死不忘,一定還報。
52、例如劉鶚《老殘游記》第十四回:“俺田家祖上一百世的祖宗,做鬼都感激二位爺的恩典,結草銜環,一定會報答你二位的。
53、”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能邀格外之惠……當生生世世結草銜環。
54、”“結草”是另一典故,也是一則報恩故事。
55、見“結草報恩”。
56、原文:漢時弘農楊寶,年九歲時,至華陰山北,見一黃雀為①鴟鸮②所搏,墜于樹下,為螻蟻所困。
57、寶見,愍③之,取歸置④巾箱中,食⑤以黃花。
58、百余日,毛羽成,朝去,暮還。
59、 一夕,三更,寶讀書未臥,有黃衣童子,向寶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萊,不慎為鴟鸮所搏。
60、君仁愛見拯,實感盛德。
61、”乃以白環四枚與⑥寶曰:“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事,當如此環。
62、”譯文:楊寶是漢代弘農郡人,九歲時,楊寶在華陰山北邊,看見一只黃雀被鴟梟擊傷后墜落在樹下,一群螞蟻將受傷的黃雀圍困起來。
63、楊寶憐憫黃雀,就把它帶回家,放置在一個小木箱里,每天用菊花來喂養它。
64、過了一百多天,黃雀的傷養好了,羽毛也長全了,它每天早上飛出去,晚上又飛回來。
65、 有一天晚上,夜過三更,楊寶還在讀書尚未睡覺。
66、忽然,一個穿著黃衣服的少年來向楊寶再三拜禮,他對楊寶說:“我是西天王母娘娘的使者,奉命到蓬萊仙山出使,不小心被鴟梟擊傷。
67、承蒙您憐愛救助,非常感謝您的大恩大德。
68、”說完,黃衣少年送給楊寶四枚白玉環,并說:“讓您的子孫像這白玉一樣品行高潔,位居三公。
69、”注釋:①為:被。
70、②鴟鸮:鳥名。
71、古人對貓頭鷹的叫法。
72、③愍:同“憫”,憐憫。
73、④置:放置。
74、⑤食:喂養。
75、⑥與:送給。
76、領悟:黃雀知恩圖報,雖事前并未許諾,事后卻主動報恩;而且,用送玉環的方式來表達他的美好愿望;讓楊寶的子孫像玉環一樣潔白、高貴。
77、出自(摘自百度百科)1 《搜神記》卷二十~5~漢時,弘農楊寶,年九歲時。
78、至華陰山北,見一黃雀,為鴟梟所搏,墜于樹下,為螻蟻所困。
79、寶見,憫之,取歸置巾箱中,食以黃花,百余日,毛羽成,朝去,暮還。
80、一夕,三更,寶讀書未臥,有黃衣童子,向寶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萊,不慎,為鴟梟所搏。
81、君仁愛,見拯,實感盛德。
82、」乃以白環四枚與寶曰:「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事,當如此環。
83、」2 《訓世評話》上~56~楊寶性慈愛,年九歲至華陰山北,見一黃崔,為鴟梟所博;墮地下,為螻蟻所困。
84、即懷之,安置梁上,又被蛇蟲所齧。
85、乃移置箱中,采黃花飼之。
86、毛羽既成。
87、朝去暮來,積年之后,忽與群崔俱采哀鳴,繞寶數日乃去。
88、是夕忽見一有一童子向寶再拜曰:我是西王母使者,往蓬萊過此為鴟梟所所搏。
89、君仁愛極救,數承恩養,今當受使南海,不得朝夕奉侍。
90、流涕辭別,以白環四枚與寶曰: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公,后當如此環矣。
91、寶生子震,震生秉、秉生賜、賜生彪,四世三公,果應白環之數,天下無比。
92、3 《后漢書》卷五十四〈楊震傳〉~759~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人也。
93、八世祖喜,高祖時有功,封赤泉侯。
94、高祖敞,昭帝時為丞相,封安平侯。
95、父寶,習歐陽尚書。
96、哀、平之世,隱居教授。
97、唐·李賢注引《續齊諧記》曰:「寶年九歲時,至華陰山北,見一黃雀為鴟梟所搏,墜于樹下,為螻蟻所困。
98、寶取之以歸,置巾箱中,唯食黃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飛去。
99、其夜有黃衣童子向寶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愛救拯,實感成濟。
100、』以白環四枚與寶:『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事,當如此環矣。
101、』」[1] 東漢時期,名儒楊震的父親叫楊寶,楊寶九歲時,至華陰山北,見一黃雀被鷹襲擊,墜于樹下,被螻蟻所困。
102、楊寶把鳥取回家,放在箱子里,天天喂它,百余天后鳥傷好后就飛走了。
103、當晚有一自稱是西王母使者的黃衣童子登門向楊寶致謝,并送白環四枚相報。
104、后以“銜環報恩”等喻感恩圖報。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