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濟南網購用戶消費習慣和結構特點,近期,國家統計局濟南調查隊對102名居民開展網購情況專題調研。調研結果顯示:網購優勢較為明顯,不同人群網購偏好有差異;網購刺激消費作用明顯;同時網購有省時省力、價格實惠和物品豐富等特點。但在宣傳、商品質量和體驗感方面還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
網購刺激消費作用顯現
網購優勢較為明顯。方便便捷、價格實惠、商品豐富是主要因素。調研顯示,86.9%的受訪者選擇通過網購購買商品和服務的原因是價格比實體店便宜,超一半的居民認為網上商品的總體價格與實體店相比要便宜11.2%以上。另外,71.3%的認為網購商品品種很豐富;88.2%的認為網購可以足不出戶,節約時間;47.1%的認為可以隨時隨地可以購物。網店的商品種類繁多,包括各種產品,充分體現了網絡無地域的優勢,極大程度地改善消費者的購物質量,擴大消費者在購物時的選擇范圍。
【資料圖】
女性和中青年網購占比較高。從性別看,女性占比78.2%,中青年消費者占比88.2%,為網購消費主體。從具體類別看,女性居民偏重服裝鞋帽家用品、個人護理用品、書報雜志及音像制品,而男性居民對食品飲料煙酒保健品、計算機及其配套產品、家用電器更感興趣。從年齡看,20-30 歲、31-40 歲、41-50 歲、50 歲及以上分別占 22.6%、39.7%、 17.8%和 19.9%。“網絡購物”之所以可以深受時代青年的青睞,第一大特點應該就要數它的便捷性,不論你在何時何地,都可以隨時上網“逛商店”,選商品買商品,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約束。中青年群體對新事物新觀念接納能力普遍較強,同時隨著收入水平增長,購買力不斷提升,是拉動促進網購消費升級堅強力量。
網購刺激消費作用顯現。53.7%的受訪居民認為網購增加消費支出,有38.8%的居民對消費支出影響不大,僅有7.5%的居民認為網購降低消費支出。有82.5%的居民每月網購3次以上。由此可見,網上購物突破了傳統購物的障礙,無論對消費者、企業還是市場都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在新經濟時期無疑是達到“多贏”效果的理想模式,網購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老百姓的消費方式和消費觀念,對濟南市消費刺激作用明顯。
虛假宣傳等問題需關注
網購商品質量不一、虛假宣傳等問題仍需關注。隨著老百姓網購滿意度不斷提升,網購行為越來越普及,網購在為消費者帶來便利和優惠的同時,也存在商品質量參差不齊、虛假宣傳、線下體驗缺乏等問題。調研顯示,有73.7%的受訪居民認為網絡購物的商品質量參差不齊;48.7%的居民認為一些網購商品(服務)存在虛假宣傳現象;22.5%的用戶認為網上購物售后服務沒有保證,退換貨仍有一定困難。
網購缺少體驗感,退換貨增加時間成本。調研顯示,73.8%的受訪居民認為網購線下體驗缺乏,消費者難以全面掌握商品實際情況,相比較網購,線下門店等具備“看得到、摸得著”的優勢,用戶可以直接進行商品體驗,商品質量可看、可比,購買時更加放心。而網購商品只能通過文字、圖片和視頻以及用戶評論等信息來了解商品,使得商品與用戶的期望值可能存在偏差。
強化監管,規范網絡交易行為
強化監管,規范網絡交易行為。不斷規范市場秩序。大力推動維權服務站進網絡交易平臺,在網絡交易平臺維權服務站推行遠程維權信息系統,探索建立網絡消費糾紛快速處理機制, 提高消費投訴處理效率;建立健全消費維權和解機制,探索引入“商品質量糾紛先行賠付制度”,規范和清理網購平臺不平等格式條款,開通多條消費申訴舉報電子標識鏈接等多種形式的消費者維權綠色渠道,及時受理解決消費糾紛。
完善相關法律,強化電商平臺責任。完善電子商務的相關法律,及時制定相關法律配套措施,按照全面覆蓋、分類監管的思路,將直播電商各類參與主體、線上線下各項要素納入監管范圍,對網絡經營主體準入、網絡信息發布、網絡維權、網購產品質量管理等方面加以細致的規定。同時落實平臺主體責任,規范網絡商品交易行為,嚴格廣告內容把關,建立健全產品質量檢查監控制度,加強價格自律,維護公平競爭環境。暢通消費糾紛線上協調解決通道,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加強線上線下融合,打造全渠道購物體驗。推行商品“一物一碼”,實現商品生產、運輸、銷售等全過程追溯管理,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風險可控;通過技術創新和數據分析,為消費者提供更個性化、精準的購物體驗。加強對用戶行為數據的分析和挖掘,提升算法和技術水平,為消費者提供更符合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充分借助網絡新科技等新技術,為線上購買增強現實體驗;積極推動線上電商企業落地線下,增強線上消費,提供線下服務,促進實體店與網點共同扶持前進。(來源:齊魯壹點)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